“‘营改增’扩围更需加强中央财权”
2013-12-29毛丽冰
中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再度迎来扩围,除了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推广至全国,还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实现区域和行业双扩容。自2012年1月1日上海启动“营改增”试点以来,这项改革全速推进,4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届时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针对“营改增”试点推开的意义,推广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建议等问题,《经济》记者专访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
“营改增”有三大好处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的决定,扩围从地区和行业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自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另一方面,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经预测,2013年企业将减税约1200亿。
2012年1月1日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正式启动“营改增”,一年多来,已经有12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成为试点地区,如今,中央决定大扩容。回顾“营改增”走过的不平凡道路,贺铿告诉《经济》记者,“‘营改增’是个老问题,好几年前就提出来了”。贺铿介绍,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两点,一个是从规范税制考虑,我们应该跟国际接轨,国际上基本没有针对一些部门收营业税的情况,而我们在营业税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因为是地方税,随机性比较大;第二个是营业税影响现在相关部门的发展,对于收营业税的部门,他们在技术改造和管理上的改进就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如果改成增值税,相关技术改造需要购买的设备就可以抵扣,就有利于技术进步。
“营改增”双扩容,贺铿表示很赞成这个决定。贺铿认为,改革是有意义的,对经济发展有三大好处,一是规范税制,减轻企业税赋,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二是促进服务业发展;三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因此国务院下的这个决心、提出的时间表都很好,我希望政府一定要按照时间表改好。”
中央与地方要有全局观
但是,如同任何改革一样,“营改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的第一个复杂问题就是中央如何与地方协调税收的比例。
上海试点开始后,贺铿就听说,有的地方政府不是很积极。他分析,不积极的原因是以为增值税是中央税,而营业税是地方税,两者又是按75:25的比例分成,这么一改,地方的税收就会减少,再说深一点,地方掌握的权利也因此而减少。目前,试点期间为了保障地方利益和积极性,中央暂时把所得全部返还给地方,但是,这是一种过渡性安排。贺铿指出,“中央有些抓而不紧,地方有点抵制,因此推行得比较慢”。
对此,不少专家提议,通过改革进一步扩大地方的税收,让地方事权和财权能够对等。贺铿对此表达了不同观点,他希望中央和地方都需要改革,但是,中央的税收、中央的财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贺铿指出,中国这么大,发展这么不平衡,必须要有足够的中央财力,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财政转移,如果没有这个财政转移,“促进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发展”都只是挂在嘴上的空话。“落后地区要发展,必须得靠支持,不仅中国这样,外国也这样”。贺铿以统一之初的德国为例,当时的东部和西部经济差异比较大,德国的中央财力很强,超过80%的财权都归中央,地方的财政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德国有足够的财力向东部转移,尽管西部的百姓也有意见,但作为一个国家而言为了共同发展,为了最终的强大,必须增强财权统一规划。贺铿指出,中国的改革亦是如此,要从全局看,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比较发达的地区要有全局的观念,要支持西部落后地区,支持国家统一财权均衡全国的发展。
因此,贺铿认为,税收比例如何划分,地方和中央都要有全局观,“要放在一个总盘子上去考量”。 他建议,在不损伤地方权益的基础上,中央的财权不能丧失而要加强,中央的财政更需要科学地转移,要客观合理。
“一刀切”行不通
从前期试点情况看,试点行业的企业总体税负减轻不少,但也有部分行业税负不降反增。比如,如果中国联通改革试点,适用6%的增值税率,企业税负率会下降2.4%,利润将会增加五成以上;反之,如果适用11%的增值税率,税负率将增加约1.4%,企业盈利就会有三成被吞噬。同样的,在今年扩容试点中的邮电通信和铁路运输其适用税率都将为11%,而因抵扣范围、增值税发票管理等问题,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税负上升。
在贺铿看来,增值税的计算标准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难题。他认为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规范与磨合。因为并非每个企业都是减轻负担,“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减的多,有的减的少,有的甚至还会增加一点”。贺铿指出,这些都是正常的,也肯定会有不少,“所以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也在观望,观望实际上也是阻碍的力量”。 贺铿建议,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税率应有所不同,“最新的税率最高的17%也应该有三四个档次,‘一刀切’是不行的,因为各个行业的经营特点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税率”。
对于如何建立一个规范、完整的增值税链条,贺铿认为,中央要有针对性让一些专业的人员深入到试点地区去做调研,“因为如果试点完全靠地方,地方完全考虑自己的利益,如果完全靠企业,企业也为其自身的利益考虑”。调研人员必须站在客观、宏观的层面上,深入浅出,一起摸索、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确定解决办法。
对企业和百姓都有利
观望是阻力,事不关己、不理解、不支持,也是改革遇到的困难。贺铿指出,还有很多人,尤其是管理层,他们不明白“营改增”有何意义,为啥要改,所以中央要加紧宣传“营改增”的意义,才能确保营增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营改增”是否就意味着物价会降低了呢?针对百姓关心的物价问题,贺铿指出,营改增后一部分企业减轻税负肯定是降低了税收成本,但不一定就降低商品价格。“‘营改增’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负,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并不一定是让他的产品降价”。贺铿分析,如果企业产能提高了,居民收入随之提高得比较多,物价就会出现平稳的上涨;如果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即使产能增加了,物价也难涨上去。所以,“营改增”对物价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贺铿指出,间接影响无疑是好的,“企业盘活了,一部分税收降低了,困难的变好了,就业就充足了,居民的收入就会提高,这样一来对百姓间接的好处也是明显的”。
全面完成“营改增”的时间已经很明确,贺铿说,我希望国务院能够按照“十二五”这个规划时间表抓紧完成,不要总是试,“甩开膀子干,不要因为遇到障碍和阻力就退缩,改革就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