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保理业再现大好“钱”途

2013-12-29张军红

经济 2013年5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商业保理”或许还是一个陌生词。然而,近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却将这一概念“搅”得无比热络起来。据悉,该委员会的会员以商业保理公司为主,还包括与商业保理相关的银行、保险、租赁、供应链物流、系统建设、法律、研究咨询机构、个人等,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

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介绍,保理是基于企业交易过程中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信用服务。它广泛渗透于企业业务运作、财务运作等各方面,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同时,韩家平强调,因适应提升国内、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需要,保理业务已成为新兴的贸易融资工具,与信用证业务、信用保险一并成为贸易债权保障的三驾马车。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商业保理企业已达71家,还有33家机构正在筹建中。其中,2012年国内共新设商业保理企业35家。71家机构实收注册资本总额为137.91亿元,平均每家机构为19424万元。到2013年1月底,已注册的保理公司达到85家,其中内资64家,外资21家。从2008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2011年,我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2749亿欧元,占全世界总量(20154亿欧元)的13.64%,是2001年总量的200余倍。2012年,中国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22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国际保理业务量突破900亿美元,再度上演50%以上高速增长的神话。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商业保理在我国依然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模式困境中的属性不清,内控缺位;体制困境中的顶层设计不到位,信用管理政策不配套;财税困境中的无统一会计准则、重复征收营业税等。

韩家平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而商业保理行业更是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商业保理行业政策、法规、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行业自律工作的逐步展开,以及商业保理各类配套体系的渐次建立,商业保理对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贡献也将得到全社会的进一步认同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