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

2013-12-29赵晓琳

海外文摘 2013年12期

ME·托马斯自称是个冷酷律师,她从法学院毕业,之后又在一所顶尖律所事务所工作,成为一名教授。但是她常常抱有杀人幻想,朋友妨碍到自己时,就会毫不留情地与朋友断交。闲暇时,她经常会设想“毁灭他人”的诡计。可以说她正处在正与邪的分界线上,能让她走向成功的动力,同样能将她推向灭亡。

托马斯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sociopath),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和她类似的倾向。“托马斯”是她在著作《反社会人格者的自白》中使用的笔名。书中,她讽刺自己的自恋,无所顾虑地脱下人格的假面。她试图向世人证明,反社会人格不只是连环杀人魔才具有的特质,也可能出现在非常适应社会生活的成功人士身上,甚至可以说,暗暗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托马斯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主张的人。心理学家玛莎·斯托特在2005年的著作《邻居家的反社会人格患者》(The Sociopath Next Door)中曾警告过读者,美国全部人口中有4%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2012年9月《人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叫做《毫无畏惧的统治》的文章,他们按照内心反社会特质程度给美国总统做了排名,其中罗斯福和肯尼迪分别位列一二。

犯罪心理学家罗伯特·海尔1980年提出的病态人格检测表修订版是目前广为人知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法,也在判定犯人是否符合假释标准,是否达到需执行死刑程度,以及是否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时广泛使用。但海尔并不认为反社会人格仅仅存在于劳教所之中,相反,他曾说过“企业高层中反社会人格者的数量甚至比劳教所高出4倍”。

恶名远扬的连环杀人魔泰迪·伍德邦德(上世纪70年代曾杀害30余名年轻女性)经常被视为反社会人格的代名词,但是专家们认为更具代表性的病例当属伯纳德·麦道夫(美国最大的金融诈骗犯,操纵了骇人听闻的庞氏骗局)。这不禁让我们回忆起2011年2月美国《纽约》杂志对他的专访中提到的,麦道夫曾对监狱心理治疗师说过怀疑自己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然而心理治疗师却说他没有这方面问题,因为他“有道德观并且有自责感”。他盗用了投资者、对冲基金和慈善机构超过 650亿美元资金,谁又知道他是否感到自责呢?他的家族因此背负了极大的耻辱和唾弃,他的一个儿子甚至选择自杀结束此生。他操纵了这么多无辜的人来获取他们的金钱,这本身就是一件残酷、邪恶、缺乏自控力的事,而这就是反社会人格的最显著特征。

托马斯并不是杀人犯,与她研究同样问题的学者也说,大多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并不会做出杀人的举动。托马斯说,反社会人格在她身上最强烈的体现是她很享受“毁灭他人”的感觉,她在书中也详细阐述了自己如何费尽心思操控别人的情感。她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大多数人相比“内心更加黑暗、冷酷”,不知这是否就是她试图伤害他人的最重要原因。

史蒂芬妮是俄克拉哈马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助教,她对没有犯罪入狱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如果一个人处于反社会人格图谱的极端,那将是很糟糕的征兆,我们得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但是即使一个人是极端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我们也不能断定他就会去杀人。”

托马斯之前只是在她的博客SociopathWorld.com上写博文,她将博客出版成书之前,出版商曾建议她先征求医生的诊断。德克萨斯A&M心理学科的乔·亚当斯教授对托马斯做了诊断。亚当斯采用了包括海尔的PCL-R检测标准在内的一系列测试,最终诊断托马斯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虽然自己的病症已经确诊,但是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反社会人格患者,还存在诊断方式的缺失和随意性等问题,因此托马斯主张设立一个标准。

对于一般的犯人,应该进行教育改造,通过认知行动治疗避免他们再次迈入牢狱。然而对于没有触犯法律、无情、控制欲强烈又缺乏感知能力的人来说,是没有已知治疗办法的。但真的需要治疗办法吗?其实不然,因为这些特质有时会成为人们走向成功的要因。例子有很多,比如经历战争而未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从前线归来的士兵,对患者没有同情心但可妙手回春的一流医生,投机失利却起死回生赚了个盆满钵丰的投资者等等。

通过自己的博客,托马斯劝告所有她接触过的潜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不要接受诊断,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对病情有利的也就只有内心的安宁了。

托马斯经常在博客上上传一些有关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文章,然后给阅读者解答。她说:“以前我认为自己很正常,虽然每次出事我就会认为错在他人。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常常怎样费尽心机想去操控别人的情绪,这种心理肯定有问题。”

最初断言托马斯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是罗兰,她曾在大学暑假期间与托马斯共同在一家公司做实习。她说那时托马斯经常观察别人的一言一行,并以此决定自己如何行动。而且她曾对家庭发生变故、正处于悲伤中的朋友发火。这种怒火不是因为自己对朋友悲伤的无能为力,而是对与朋友一起时不如从前欢乐而产生的不满。看了托马斯的书后,罗兰对托马斯把别人当做情感操纵靶子的行为感到十分震惊,也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其中一个。对托马斯在书中无情剖析自己心理的行为,罗兰表示理解:“我是一个同性恋者,我很了解不被社会接受是什么样的心情。她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从反社会人格障碍中走出来,被社会接纳,而不是被当作罪人排斥。”

但是“走出来”并没有给托马斯带来真正的解放感。出书前她是大学法学教授,但现在她十分担心自己是否能继续站在大学讲台上。因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而被解雇是否合理呢?劳动法律师杰西卡说,基于托马斯的病来证明她受到不公待遇十分困难,《禁止歧视残疾人法》的保护人群是疾病给自身生活造成至少一两项重大影响的人群。“我不是医生,也不好判断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否给患者生活造成影响,但就我自己的理解,这种病应该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太多不便。”

托马斯每两三年就要经历一次这样的“人生挫折”,即由不必要的谎言和心理操纵导致的职场和人际关系的周期性瓦解。2008年再次经历挫折后,托马斯开始写博客,初衷是打算寻找内心问题的根源。而这次书籍的出版,不知是否又会给她带来人生的另一次挫折,她也因此产生了不安。不过同时,托马斯倒也表现出她反社会人格的一面,泰然自若地说:“这次与以往不同,我又没做错什么,即使遭受挫折也无所谓了。”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十大特征

1具有魅力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有吸引追随者的倾向,因为他们喜欢被拥护的感觉。他们性感且具有魅力,那些喜欢别人代替自己做决定的人常常被他们身上的光彩所吸引。

2较常人缺少主动和热情

他们不受社会规则的约束,经常有常人不做或很少做出的异常举动,在行动上也表现出不理性和极端冒险倾向。

3对羞耻感和罪行缺乏感知

他们大脑中缺少处理这种情感的回路,因此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背叛、威胁和有害他人的事。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做出损害他人的事,这也是无论哪个国家的成功人士中都有很多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原因。

4善于编造谎言

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也会进行夸大描述,让人听起来就像事实一般。

5支配他人,想方设法取得胜利

他们讨厌失败,即使漏洞百出也要守住谎言。

6聪明过人

与其帮助别人,他们更愿意花费脑力算计别人。

7缺乏爱的感知能力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就算表现出爱和怜悯也往往是出于自身目的。与常人相比,缺乏对爱的感知能力。

8语言的诗人,词汇的魔术师

他们可以津津有味地将故事讲述给你,让你跟随他的意识流,绝对是语言运用的鬼才。

9绝不道歉

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有错,也没有认错意识,更不会道歉。即使你将铮铮铁证摆在他眼前,也不例外。别说道歉,他说不定还会继续攻击你。

10过度妄想,相信事情会按照自己所说的发展

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那是自己说的话。精神病连环杀人魔查尔斯·曼森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杀人,也没必要杀人,所有结果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变成那样的……”

[译自韩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