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的“独立”梦
2013-12-29
行色匆匆的女性穿着舒适的休闲裤、松糕鞋,来来往往的男性则西装笔挺,脚上却踏着与衣服并不匹配的“匡威”运动鞋,但没人会在意,伦敦自成潮流。这里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黑人、白人、英国人、外国人、异性恋、同性恋,应有尽有。他们有的是银行家,有的在高新技术区工作,有的则只是为了一睹这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而来此的观光客。一个个由玻璃与钢材构筑的巨型纪念塔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昌盛。
周末晚上,伦敦金融城北部诺顿福格特大街上,一家融合了日本与巴西风情的“寿司桑巴”餐厅里,气氛怡人,就像是纽约、上海和迪拜三座城市的完美结合。“此景天涯难再寻。”一位名叫拉娜·尼克尔斯的女性感慨道。她在附近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经常搭乘电梯来“苍鹭大厦”的39层光顾这家餐厅。她说:“我虽然在伦敦长大,但现在的伦敦已是今非昔比。”
伦敦人喜欢夸耀这座城市多么特殊、多么出色。他们认为,伦敦是一个附属于二流国家的一流城市。虽然这一说法曾经是句笑谈,但现在,一些人开始大胆设想,如果伦敦真的如此与众不同,它就应该特立独行,变成一个独立的城邦国家,就如新加坡。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自然认为伦敦应该更加像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城市。他正在四处奔走呼告,希望伦敦能够成立一个出入境管理机构,拥有发放“伦敦签证”的权力,以吸引更多高技术人才。在他倡议的系统下,伦敦市政厅将拥有向世界顶级科学家、艺术家和表演家发放“特殊人才”签证的权限。“这将向硅谷的精英或北京的时尚设计师发出明确信号,他们可以来伦敦构想新的理念、创建新的产业,伦敦将由此成为全球人才集结中心。”在向内政部递交规划时,鲍里斯如此说道。
他还希望伦敦能够更多地掌控税收和支出。现在,伦敦几乎没有任何财政自主权。与此相比,东京和纽约则可以收缴财产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约翰逊希望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能给予他掌控市政税、印花税、商业税和物业增值税的权限。鲍里斯说,伦敦是最有资格单飞的城市,因为与其他城市相比,它更加主导着它所在的国度,甚至是它所在的大陆。
即便是伦敦城外的人也同意这个看法。伯明翰市政厅官员斯蒂芬·休斯就认为,伦敦的独立将会带来大好的形势。他认为伯明翰在伦敦独立后将拥有成为英国第一城市的绝好机遇。再往北,很多苏格兰人认为如果没有伦敦,苏格兰和英国其他地区能够发展得更好。
“单飞”的由来
为什么“伦敦主义”忽然被提上日程了呢?在过去10到15年,这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上,都将其与英国其他地区区分开来。在繁荣时期,伦敦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的首都。健全的法制、稳定的政治、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较低的犯罪率、宽松的制度,以及有利于商业组织在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大市场同时运作的时区,吸引投资者将数万亿英镑投入伦敦,推进了从房地产到餐饮业等各类产业的发展。
在信用危机突然来袭、银行丑闻接连爆发时,很多人认为伦敦会像其他市场一样轰然崩溃。然而,事实证明,伦敦依然在吸引大批资本的注入。作为欧洲的避风港,又不处于欧元区,伦敦的特殊地位使其深受中东、印度、亚洲和前苏联等地区大量投资者的青睐。
无论是伦敦的百万富翁,还是那些追随他们而来为其修筑“阳光”家园的电工、管道工和砖瓦匠,在2007年至2011年间,他们的共同努力使伦敦的经济增长了12.5%。自2007年以来,伦敦产生了3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英国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成立了更多的公司,其居民收入也增长最快。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丹尼·道令教授在研究了现代英国不断变化的经济地理因素后指出,从2008年起,英国南北之间的分裂以二战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由此产生了“两个英国”,两者渐行渐远。独立智库“伦敦中心”的主管本·罗杰斯同意这一观点。在他看来,不论是商业、经济、房地产还是教育、文化、媒体和政治,很难在英国找到一个还未被伦敦主导的领域。
砖块和砂浆最为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国家内部的差别。同样是房子,伦敦西部的一套五居室售价高达250万英镑,相当于八套其他地区房子的价格总和。高昂的房价源于海外投资的注入。去年,南肯星顿卖出的房产中,有77%被外籍人士纳入囊中。在贝尔格莱维娅和梅菲尔地区,这一数字分别为58%和55%。如此多的外国人在伦敦安营扎寨,关于“伦敦是否应该离英国而去”的问题早已不止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层面上,伦敦远离英国已成事实。
如今,有1/3的伦敦人出生在外国,这一比例与纽约相当。如果将父母一方是外国人的伦敦人也算进来,那么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居民都来自国外。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伦敦可以说是第五大“法国城市”,因为定居伦敦的法国人比法国城市尼斯的人口还多。除此之外,住在伦敦的美国人数量也超过很多美国城市的人口总数。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这些数字。漫步在伦敦的中西部地区,就会发现一个个与异国他乡毫无二致的街区。海德公园一号的85栋房屋中,只有少数几栋住着英国人。那些似乎只能在“007电影”的赌场上现身的外国巨富买走了大部分房子。这其中包括乌克兰首富——他在这里斥资136万英镑买走了一套公寓。来自哈萨克的流行明星、卡塔尔前任外交部长以及一位神秘莫测的尼日利亚女性等等都纷纷在伦敦购业置产。对于这些人以及其他一些并非如此富有的居民来说,离开伦敦的路径是赶往希斯罗国际机场,而不是乘坐火车。
大量资金和外国人的到来并不足以解释伦敦的崛起。伦敦的好运在于,如今全球城市都在以超过任何历史阶段的速度发展,伦敦的权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高涨,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将英国其他地区远抛身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00年的14%上升到今天的50%。在1975年,全世界只有三个“超级城市”(人口超过1500万的城市)——纽约、墨西哥市和东京,而现在至少有20座这样的城市,全球前六百个城市产出了世界经济总量的60%。
伦敦最有力地表现出了城市力量的发展。在世界最具经济生产力的城市排名中,伦敦位列第三。而英国仅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也就是说,伦敦的平均实力和生产力是英国的两倍。
政治方面的变革也在推动着“伦敦主义”的发展。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分权自治——前者在爱丁堡拥有可以征税的议会,后者在加迪夫也有立法机构——更加强化了伦敦应该具有更多自治权和独立性的政治观念。如果苏格兰议会可以独立征税,为什么经济实力更强的伦敦不可以呢?伦敦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三千亿英镑,这使其成为欧洲排名第九、与瑞典相当的“经济体”,位居丹麦和比利时之上。
在更广阔的视域里,欧洲大陆的经济问题也促使了这种分离主义的产生。经济学家认为,英国在经济上严重分裂,和整个欧元区所面对的困扰是一样的。伦敦就好像是德国,是整个经济的核心,而英国的其他地区则仿佛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贫困的边缘。如此看来,伦敦是时候“退出”英国了。甚至从地理位置上考虑,伦敦也适于独立:围绕着伦敦的绿色地带恰好可以作为其边界。
但是,重新思考伦敦在英国位置的最大原因是,英国人关于首都政治与经济角色的共识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过去,大多数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需要伦敦这样的火车头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投资在伦敦的1英镑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其他地区。然而,现在很多人则认为伦敦非但不能拉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会使它们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在一个温暖的秋日,伯明翰地区议会议长休斯眺望着维多利亚广场,满怀不满地指出,伦敦制定的“一刀切” 政策——不管是关于移民、税收、机场扩建还是关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符合伦敦和整个东南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对于英国其他地区并不适用。在他看来,伦敦的经济越强大,就越会垄断更多的优先权、政策、权力和财政支出。英国人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构建如法国里昂、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德国法兰克福那样的经济重镇,但如果伦敦一直固守“首都一切优先”的观点,这种设想就无法实现。
“分飞”后的伦敦和英国
伦敦独立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如果伦敦单飞,赢家和输家又会是谁呢?
伦敦自然会是受益者。它将拥有近200亿英镑的预算盈余,可以使用这笔钱进一步投资基础设施,在伦敦中部架设更多的跨河通道,修筑从切尔西到哈克尼的城际轨道,进一步升级地铁。它还可以投入更多的费用去售卖伦敦“品牌”,宣传其从办理离婚到足球竞技等所有领域的世界第一城市地位。
一旦脱离英国,伦敦就可以实施促使经济更加迅猛发展的政策,比如更加宽松的移民政策,以鼓励大型国际企业在伦敦设立总部,吸引更多的国际流动资本;还要包括更加宽松的规划机制,以建设更多的摩天大厦。伦敦还可以离开欧盟,摆脱可能会威胁其经济繁荣的欧元区金融行业管控。
英国其他地区一开始肯定会遭受较大的困难。在第一天,整个英国就会失去200亿英镑的财富。为了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英国不得不加重税务,或减少公共开支。但是长远来看,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好。经济学家认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英国议会可以自负盈亏,调整汇率以鼓励制造业发展,而这些产业大都在伦敦之外。新英镑的价值也许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但它有可能取代瑞士法郎成为欧洲的储备货币。议会还可以引入新的“协助购买”措施、更宽松的规划限制和银行利率,以推动那些停滞不前或不断下滑的房产市场。这些城市也可以更多地投资文化产业,促进伯明翰交响乐团,或近年来突飞猛进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等行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如果伦敦宣告独立,英国政府和金融部门,如英格兰银行,将不得不搬迁至其他地区。伦敦将会是欧洲唯一的“国际城市”,而作为和伦敦毗邻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将会成为新的国会和行政机构所在地。休斯感叹道:“这对于伯明翰来说将会多么美好呀!”
但如果伯明翰成为其他英国地区的首府,曼彻斯特、利兹和纽卡斯尔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相对于英国南部,汤姆·布洛克汉姆更加熟谙英国北部。过去20年里,他的“城市亮点公司”一直致力于将曼彻斯特、利物浦和利兹地区的旧工厂、旧货仓改造成居民住宅。在他看来,曼彻斯特将成为一个媒体和体育中心。“新的国家体育馆将在此拔地而起。我们这里已经拥有BBC公司和英国独立电视台,而利兹将会成为法律和金融服务中心,股市也可以设置在那里。利物浦有港口,有游轮码头以及连接爱尔兰的交通设施。这三座城市将共同构成一个新的国际大都市。”那么纽卡斯尔呢?“我们还在考虑它的角色”,布洛克汉姆说,“它自然不会再回到以前的煤炭和造船行业,但是不要低估这里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
政治家和商业领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英国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大都收效甚微。如果伦敦消失了,情况会有所不同。
这个周末的晚上,“寿司桑巴”餐厅里,派对终于结束,聚集在那里的光彩耀人的伦敦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将会走过这个城市中一个曾经是独立王国的角落——从1110年到近代,诺顿福格特大街一直是伦敦的一个独立区域,直至1900年才并入伦敦城。如果鲍里斯、休斯、其他伦敦主义者,甚至还有那些憎恶伦敦的人的想法得以实施,这个地区将会再次独立。他们会道出很多人的心声:“欢迎来到伦敦星球!”
[译自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
伦敦就好像是德国,是整个经济的核心,而英国的其他地区则仿佛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贫困的边缘。如此看来,伦敦是时候“退出”英国了。
伦敦独立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如果伦敦单飞,赢家和输家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