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热线

2013-12-29晓音

啄木鸟 2013年12期

因为经常给报社惹祸,主编把我调离采访部,让我负责一个叫“情感热线”的女性专栏——从那些女性读者的来信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刊登在专栏里,然后再冒充专家给予建议或者解答。

这份工作无聊至极,接到的来信要么是不敢表白求激励,要么是老公出轨求声讨,要么是色艺双绝求包养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偶尔也有例外,比如有一封来信,是个家庭主妇写的(实际上是电脑打印),说某一天她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有个多年未见的同学来拜访——她在信里称他为S先生。具体过程比较俗套,自觉备受丈夫冷落的女人受到S的诱惑,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事后又无比自责。而S先生却得寸进尺,要五十万封口费,否则就把这事告诉她老公……

这封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因为和以往那些写得狗屁不通的来信相比,这封信文字非常优美,甚至可以说是凄美,二是因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无助与绝望让人动容。我把这封信登在专栏上(当然要隐去对方的真实姓名),并且给了她一些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报警。可是我也知道,她八成不会这么做。我的同情心开始泛滥,于是,把这事告诉了公安局的朋友秋生,问他能不能帮忙过问一下(女人在信里留下了真实地址)。秋生遗憾地说,这种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说是不行的,如果S不承认——他百分之百不会承认,警方也没有任何办法。

我承认秋生说得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为这个女人的命运担忧。几天后,秋生告诉我,那个女人自杀了,警方在死者体内以及她使用的茶杯里检验出了砒霜的成分——她丈夫是一家化工公司的材料部主管,弄点儿砒霜回家本来是想毒老鼠的。女人留下了遗书,上面说,她是因为炒股赔了很多钱,难以承受心理压力才寻短见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女人丈夫的证实。警方到女人开户的证券公司查询过,她把大量家庭财产投入股市,如今亏损过半。据女人的邻居和好友反映,死者一向比较神经质,心理承受力相当差。因此警方倾向于自杀的结论。当然,死者的丈夫也受到了调查,因为死者有一百多万的人身保险,受益人就是她丈夫。但自杀是得不到保险金的,所以警方很快就排除了他的嫌疑。

我并不认同警方的结论,他们根本没有考虑S先生行凶的可能性。如果死者听从我的建议,录下了S威胁她的话或者掌握了其他S敲诈她的证据,因而遭遇不测呢?可秋生说,根据目前这点儿线索,警方根本无从找到这个S先生。而且现场勘查表明,死者的房间内并没有外人进入的痕迹。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释怀,于是去了死者丈夫的公司,也许他能提供一些警方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这是个相貌平平的男人,我向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心不在焉,一脸茫然。对于S先生的事情以及我对S先生的怀疑,他先是表示难以接受,不过马上,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有一次他回家比平时早一些,发现烟灰缸里有一个白色过滤嘴的烟蒂。他本人是抽烟的,但从来不抽这种白色过滤嘴的,就问家里是不是来过客人。妻子说没有,他也没有深究。现在想起来,当时妻子表情焦虑,心慌意乱,确实有些反常,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股票狂跌的缘故……

这不就是S先生存在的证据吗?我一下子来了精神,继续追问还有没有其他警方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反常现象。他想了想,口气有些犹豫,说妻子自杀时使用的那个杯子,其实是他们平时用来招待客人的茶具中的一件,一般情况下,他们两个都是不用的。但是,他没有对警方提起这件事,因为当时他和警方的想法一样,认为妻子一定是自杀,至于用什么杯子,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我问他遗书上的笔迹是不是他妻子的。他说,应该是,但是他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妻子文化不高,便条都写不连贯,平时更是难得写什么东西(一个家庭主妇也不需要写什么),所以,他只能说笔迹很像而已。警方虽然说要进行笔迹鉴定,但几乎找不到什么可以参照的样本,恐怕也不能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大脑中突然一阵轰鸣。看着眼前这个男人,我知道有什么东西搞错了,但一时又想不明白是什么。

那么,读者朋友,您知道这起案件的真相吗?

(12月31日截止答案,参考答案见2014年第1期,“十二月侦探”榜见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