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相亲的男人
2013-12-29米洛兹·马图谢克
海外文摘 2013年1期
本文作者米洛兹?马图谢克在网上寻觅爱情。他既是百分优质男“梅菲斯特80”,也是放荡不羁男“汉斯·希尔施”。他和2000多名单身女性聊天,和其中的100名见面,可谓春风得意,然而最后,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厌烦了这样的游戏人生。在网络交友日盛的今天,怎样才能找到真爱?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9/FFas6mnB3utYnUHTHtVq4n.webp)
晚上十点过后,男人们有什么去处呢?他们有的聚集在啤酒馆呼朋唤友,有的则登录到网上相亲平台,希望获得一次艳遇。“丹尼斯23”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他总是以一个“嗨”字开始,打上一个笑脸表情。目前在线的女生有23200个,“丹尼斯23”决定撒大网捕大鱼。实际上,网上的大部分男人都是毫不起眼甚至无聊乏味的,比如那种年届40、职业稳定、挺着啤酒肚、爱好是徒步旅行的中年男人。这么说来,要在网络上吸引眼球,其实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梅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 80”就是一位想要在网络上吸引眼球的人。没错,他的各方面可说是十分“优秀”:身高1米86,31岁,皮肤是人见人爱的棕色,一看就知道经常晒太阳;笑容灿烂;最喜爱的品牌是苹果;职业是法律咨询。对于“你还相信爱情吗?”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相信。这个形象似乎有点太过于正面和积极,但这种优质男不正是女孩们需要的吗?
相较之下,“汉斯·希尔施”这个形象就逊色多了。也许,这个男人根本就没想着要在网上讨好什么人。汉斯?希尔施,31岁,柏林人。可以说,他完全是梅菲斯特80的反面角色。照片上的他戴着一副墨镜,嘴里叼着一支烟。职业描述: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投机倒把。对于“你有什么性格特征?”他的回答:臂长43厘米!而对于另一个问题:生活中你仍有梦想吗?他的回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有啊!但每次做完梦都得洗床单,可恶!他的自我介绍也桀骜不驯,简直有些欠揍的味道:别在我面前用意大利语喊着“及时行乐!”,也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引用《小王子》里所谓的经典语录!咱受不起这一套!为什么没有女人直截了当地说:我要找个男人,不管发型如何,只要有马尾的就行!
目前,德国有1600万单身人士,其中有一半的人在网上为自己设置了不同的身份,希望能借助互联网寻觅到另一半。网上相亲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大众认可的交友形式。
我的网上交友经历始于一年半前。作为网上交友大军中的一人,哦,确切的说,应该是两人,因为我同时拥有两个身份,既是“梅菲斯特80,也是汉斯·希尔施”。我的初衷是,在这个网上交友平台上,我是一个人,但我可以以两种身份出现,这样,我的机会就增加了一倍。按照计划,我每天都会上线,有时候甚至一上就是好几个小时,最高时达到14个小时,以至于在睡梦中我还一度会在自己设置的角色里游移。
2010年9月,我来到柏林已有一年,却仍然孑然一身。我感到十分孤独,想找个女朋友。于是,我开始学习如何同他人接触、沟通。我发现,女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养活她们的男人。或许这听起来有些老土,但班贝格社会学家彦·斯科佩克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个真理永远不会过时。斯科佩克的研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女性知识分子几乎不和比她们学历低的男人交往。当然,如果这个男人高大帅气,那又另当别论。但如果是一个白领和一个喜欢小动物的蓝领呢?答案就不得而知了。可见,交友平台也是等级分明的,“人以群分”在这个平台上同样适用。
“梅菲斯特80”在网上结交了20名女子。所用的时间不是一个小时,也不是一天,而是整整一年半。而“汉斯·希尔施”呢,第一周就收到了600封邮件。这其中,有赞许与倾慕:“你真是太有勇气了!”也有人意味深长地调侃:“你的马尾是长在它该长的位置吗?”莫非,现在的女人们都喜欢下半身笑话了?不管怎么样,“汉斯·希尔施”一共和将近2000个女人进行了邮件交流,和其中100名见了面。
可“梅菲斯特80”却只收获了一通电话。电话里,对方和他大谈社会地位、教育以及未来规划。“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打算?”“哦?你是一名律师?你司考考了多少分?”电话那头,自称为“小姐83”的女人显然对考试和分数十分在意,“梅菲斯特80”得知,她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十分钟后,通话结束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信用评级为AA+的机构,可最后却像希腊公债一样被对方鄙视了。看来,相亲就是一次评级。
与“梅菲斯特80”在网上的步履维艰相比,“汉斯·希尔施”可谓春风得意。他开通了一个博客,博客刚刚开张,马上吸引了85名粉丝。在网上,我基本上不主动找女生们攀谈,但她们的信息却如雪片般飞来。我迅速地翻阅着这些信件,这些女人变成一个个数字与符号,不断在我的鼠标点击下过滤。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艘渔船,不断撒网。一顿捕捞过后,我开始清点我的“战利品”。我将这些女人进行分类,有的太老,有的又太嫩,有的太胖,有的还带着拖油瓶。最终,经过一番挑拣,有三个女人被我留了下来。接下来,我开始和她们在网上聊天,这种聊天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我要感谢我熟练的打字技巧,不然还真是应付不过来。
当然,与此同时,“梅菲斯特80”并没有轻易放弃。现在,他开始更广范围地主动给女生们写信。当然,信的内容是提前炮制好的。开头是这样的:哇哦!在网上随便逛逛,竟然就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位女生!信的结尾写道:如果你能给回复,我会十分高兴。当然,收信人的名字是每次都要更换的。
当我得意洋洋地将炮制的信件内容给我的老友兼网上泡妞老手奥利看时,他劈头将我骂了一顿:“你脑子进水了吧?你怎么能一上来就赞美对方呢!”奥利说得也许没错,他的经验比我多。他家里到处都是DVD,书只有少得可怜的三本。其中一本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尼尔·斯特劳斯的畅销书《把妹达人》。这位泡妞高手在六个星期的时间内,从网上把到九个女人并与其中七个上了床。我突然很沮丧。“梅菲斯特80”是比较接近我本人的形象,而他的经历却让我感到窘迫,我发现,我就像一只摇着尾巴祈求被爱的小狗。
“汉斯·希尔施”的网上相亲经历出人意料地顺利,不断有漂亮、聪明、风趣的女人给他写信。这其中,有生物学教授,有取得化学执教资格的助理教授,还有很多哲学系的女大学生。她们中几乎没有人问起过我的职业、学历。为什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的对话一般都是以“马尾”开始,看起来这似乎是个与众不同的“卖点”。不过,我们的对话很快就变得严肃认真,我们往往会聊至深夜,谈论的话题变成了“人生的意义”或者“冬天的巴塞罗那与比亚里茨哪个更好”。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在网上用“梅菲斯特80”的身份一无所获,而用“汉斯·希尔施”的形象却大受欢迎?也许,是因为“汉斯·希尔施”打破了网络交流的一维模式,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他不需要取悦任何人,将网上相亲的战场当成了游戏场。而“梅菲斯特80”呢,他只是想要表现和炫耀自己,没曾想,却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的商品。
当“汉斯·希尔施”的约会由网上转至线下,气氛同样也很轻松。和第一个女士约会的地点是在家里,我邀请她共进晚餐。我做了烤鹿排,她则带来了两瓶酒。我们大聊着各自喜欢的情色电影,整个晚上,两人喝酒、聊天,都很开心。当晚,她留在了我家里。
不断有新的、风趣的女生来到我身边,我甚至都开始分不清谁是谁了。约会这件事情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我每两个星期才有时间与朋友们见一次面。我是乐在其中,还是已经对网上交友上瘾了呢?
“汉斯?希尔施”的网上交友之路十分平坦。他在“供应”与“需求”的游戏中找到了一条黄金准则:就要与众不同。不过,与众不同就是成功吗?最后的结果会是真爱吗?能与2000名女生通信确实很棒,不过,通信并不能代表什么。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狗,我的面前摆满了肉骨GDf6xm5OyBzVsR/yp6oDZw==头,可是,这骨头已经多得让我完全失去了食欲。同样的道理,寻求真爱的人,他要找的是那“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对的人,遇到20个、50个,甚至2000个、4000个,又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网上交友平台却极力宣扬“撒大网、捕大鱼”的交友理念。对于这一点,他们还给出了一个十分浪漫的说法:你的“真命天子”就是掉进了干草堆里的那一根小小的缝衣针,你只有睁大眼睛、仔细而耐心地慢慢寻找,才能最终找到真爱。
一路下来,“汉斯·希尔施”约会了形形色色的女人,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自称为歌剧演员的假歌手,有矮个子的色情女子,还有做生意的女人。游戏人生确实很有意思,不过,我知道这个过程已经开始让我厌烦,我的网上交友计划无法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一边在内心迷茫地寻找着,而一边又要表现得满不在乎,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我是幸运的。在一次舞会上,作为唯一不会跳舞的人,我结识了一名女子。这时的我,既不是“汉斯希尔施”,也不是“梅菲斯特80”,而是我自己。我和她共舞,不断踩到她的脚,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约她喝茶。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译自德国《焦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