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的婚礼
2013-12-29
海外文摘 2013年1期
一位护士,一个狙击手,一场战地婚礼。
今夜的萨拉赫丁区(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的南部门户,叙利亚内战争夺焦点)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炮火声依旧不绝于耳,夜幕笼罩下的城市发出低沉的吼声。而距离交战前线仅百米之遥的一栋民居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里没有呜咽只有欢呼,一对新人正在炮火伴奏中许下终生的誓言。新娘汉娜24岁,新郎侯赛因21岁,两人都生活在战争中心,都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在血泊中倒下,他们希望能通过今日的婚礼传递出对未来的信心。新娘汉娜穿着和婚纱一样洁白的护士服,生存是战争年代的头等大事,婚礼只能一切从简。18个月以来,叙利亚已有2.2万人死于这场内战,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同样,也没有什么能够遏制人民对自由的呼唤。
新娘汉娜的一袭白衣不是镶满蕾丝花边的婚纱,而是她的工作服——护士袍和白头巾。就在几个小时前,汉娜还在诊所为伤员做护理。她的小诊所设在一个距萨拉赫丁战争前线仅100余米的地窖里,政府军的坦克在街上游荡,炮弹肆意飞舞,小诊所的墙壁在强大的冲击下不停地颤动,不过汉娜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兴奋异常。终于,诊所里的最后一名伤员被护理停当,24岁的准新娘可以专心等待婚礼开始的那一刻了。“我当然希望父母能来看到今夜最美的我,可是,这儿太危险了。”汉娜眼中幸福的光芒里分明还透着掩不住的忧伤。
2012年7月底,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进驻阿勒颇,汉娜与丈夫侯赛因初次相见。如果没有这场内战,汉娜也许早就成为另一个男人的妻子了。汉娜与前男友是护校的校园情侣,战争爆发后,两人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我们之间隔着太多恩怨情仇,不得不分开。”汉娜说,更何况她22岁的亲弟弟死于8月初的萨拉赫丁保卫战中,所以汉娜选择嫁给自己的战友。“这样很好!侯赛因是我的骄傲,他是最优秀的狙击手!”
别看21岁的侯赛因腼腆得甚至有些笨拙,可内战爆发以来,他已经成功击毙了数十个敌人。提起侯赛因,汉娜两眼放光,“在诊所第一次见到他时我的心就砰砰直跳”,汉娜不好意思地笑笑,“当时受伤的不是侯赛因,是他的长官,侯赛因是来探望长官的。”“我马上就发现了他们俩的小伎俩,两人相互偷瞄,自以为不露痕迹,但其间的电流随便一个旁观者都能感觉到。”侯赛因的长官阿布·阿里回忆说。
阿布·阿里的队伍里有114名战士,其中大部分不满20岁,而正是这支“童子军”坚守着萨拉赫丁最重要的据点。“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才能管住这帮小子们,我可不能纵容他们把心思都花在哄骗小护士上!”阿布·阿里先是把侯赛因训斥了一顿,结果发现小伙子是认真的,于是便亲自出马替下属试探姑娘的意思。“阿布·阿里问我愿不愿意时我正帮他拆绷带”,汉娜回忆,“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了‘我愿意’。”得到肯定答复后,雷厉风行的阿布·阿里立即安排双方家长见面。虽然家长们都很满意这桩婚事,但汉娜的父母还是希望婚礼不要办得太仓促,最好是等战争结束后再风风光光地把女儿嫁出去。“我对爸妈说我们必须马上结婚,趁生命还在的时候珍惜彼此。”汉娜望着远方沉默了。站在萨拉赫丁高地俯视整个阿勒颇城,夜空、古城,景色极美。一架米格23在城市上空盘旋,然后猛地向下俯冲,机翼下方两道亮光闪过,我们的大脑停顿了两三秒才忽然意识到那架飞机刚刚是在向一处居民点投射炸弹。也许是有人无意中朝飞机开了一枪,换来的却是所有平民百姓的陪葬……汉娜使劲摇摇头,像是在驱赶一个噩梦,“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开心!明天还不知是死是活。”
不只是两个新人,所有的战士都要在今天暂时忘记已绵延18个月的战争,抛开那难以名状的苦楚。他们陆续来到婚礼现场,身上还穿着带有硝烟味的作战服,甚至连脸上的伤口都还没来及处理。长官阿布·阿里用他宏亮的声音指挥战士们打扫和布置gi/74B3WG42deJM2P4/dCseRIJyAlS0AesuhFqtvRsQ=婚礼现场。在战争前线,没有人被关禁闭,所有事都是大家齐动手、共出力,“这样有利于集体团结。”长官对此深信不疑。战士们被分成三组,第一组挥舞着扫帚清理室内的水泥块、榴弹壳和碎玻璃;第二组在院子里搭设霓虹灯环、摆水果;第三组的任务最为艰巨,他们要去到阿勒颇市中心为新人买巧克力蛋糕,直升机一刻也不停歇地在街道上空巡视,毫无征兆地向可疑车辆射击,战士们此行凶多吉少。“婚礼开始后队伍实行轮班制,第一班镇守前线,第二班候补,第三班参加婚礼和狂欢,三班战士每隔半小时换一次岗。”阿布·阿里对自己的安排非常满意。
从婚礼到战斗也许只是瞬间。负责采购的战士们沿着街道迅速前进,路口拐弯处停着一辆被烧焦的公交车,过道上横着两具尸体,不过这些都不足以令狙击手们畏惧和退缩。战线就在他们身后的几栋居民楼里拉开,狙击手们隐藏在主卧窗边的衣柜后,隔壁粉红色的婴儿房里是正在轮班休息的战士,婴儿房的玩具上满是炮灰,四面八方机枪扫射的声音不绝于耳。“炮弹爆炸时根本不用躲,因为你无法判断它的方向,躲也是白躲。”新郎的战友说。
叙利亚的战争陷入胶着。以阿勒颇为例,城市里并没有明显的分区,根本无法确定哪一块是政府军阵营、哪一块是叛军阵地,两个阵营像棋盘一样交错在一起,谁都有可能是间谍,随处都有可能开战。阿勒颇的平民百姓大都出于谨慎中立自保。
侯萨姆·萨巴哈上校是阿勒颇地区反政府武装首领,他驾着吉普车绕过马路上的弹坑和散落的水泥块前去与呼叫他的战士们汇合。以保证婚礼现场的暂时安全。
这时,在新郎的直属上司兼媒人阿布·阿里的指挥下,婚礼现场终于准备就绪,新人入场,阿布·阿里带头高声欢呼,带领大家唱起最热闹的歌曲。新郎新娘面向大伙儿端坐于扶手椅上,阿布·阿里递来两枚戒指。新郎侯赛因好不容易才找到件干净点的衬衫,而新娘也似乎有点腼腆,现场除了一位女邻居和两个护士同事外再无第五个女性。略带羞涩的汉娜幸福地接过战友们送上的结婚礼物——一盒军需品。欢呼声再次响起,年轻的战士们尽情地歌唱、摇摆。这场婚礼狂欢根本不需要伴奏,更不需要焰火,此起彼伏的枪声是免费的炮仗,划破夜空的榴弹是免费的焰火,整个城市都在为一对新人庆贺。当晚,共有 120人丧生于这场战争……
午夜,一束探照灯闪过,紧接着一颗炮弹在举行婚礼的房子附近炸开。虽说已经习惯了枪林弹雨,但突如其来的爆炸还是让狂欢的战士们瞬间安静下来,不过很快,新人身上闪耀着的爱的光芒就让战士们再次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战争。婚礼结束了,指挥官带领战士们折回前线,临走前,战友们还不忘对着得到一夜婚假的新郎侯赛因起起哄。今夜过后,新婚夫妇就又要重返岗位,一个驻守前线,一个坚守在距前线100米的诊所。“我们的人太少了”,阿布·阿里说,“革命需要的是千万家庭的儿女。”
[译自法国《巴黎竞赛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