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金才是最后一个不破的泡沫”

2013-12-29陈无诤

南都周刊 2013年26期

王卫列貌不惊人,自诩为“就一中学数学老师”。

他略微有些秃顶,两鬓斑白。藏青色的T恤衫,扎在腰里,黑色的休闲皮鞋,并不锃亮。

出生于1963年的他,有些远视,无框的金色眼镜,偶尔像墨镜耍酷般地架在头顶。7月6日,浙江绍兴饭店,他坐在酒店大堂的沙发上,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手写的黄金投资心得,有些激动地说,“作为黄金现货最坚定的长线投资者之一,我很看好现在的黄金投资机会,没有人能够反驳得了我。”

王卫列惯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尽管他被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裁宋钰勤称为“中国黄金职业投资第一人”。

民间理论家

王卫列的底气并非空穴来风。他2005年至2007年重仓中国黄金和山东黄金,分别以5元和6元进入,逆势持有到2008年,又分别以160元和200元卖出,斩获颇丰。

为此,他一战成名,坊间猜测的战果是“至少上亿”,他并不直接回应,“反正身家上亿就是了”。

1995年“两万元起家”的他,并不喜欢媒体给予的“黄金大鳄”的称呼。“成长股估值不能只看市盈率,而是看产业空间。发现一个好的标的股票很容易,但是抓住、守好特别难。”

对于黄金投资,他实物黄金和期货黄金都在操作,“我是专业人士,可以做杠杆交易,对于一般的老百姓,买投资金条和黄金ETF就好了。”

对于国际投行和知名学者对黄金的唱空,王卫列很不以为然,他言谈间颇为自信。“我还是坚决地唱多,目前黄金已经到底部空间了,都已经到成本价了,还空什么空?!”

“我们要重新认识黄金”,他说,“索罗斯的黄金终极泡沫论我完全可以解释,黄金才是最后一个不破的泡沫。”

“我是拿自己的钱真金白银地玩黄金投资,我是真正的实践投资者”。王卫列一直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他喜欢到处游走,结交各路朋友。“我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朋友的言谈往往对我有所激发,获取我需要的投资理念。”

“我们必须要对黄金来一场大讨论,让老百姓对黄金有正确的认识。”王卫列说,“不管是金矿矿长、黄金零售商还是经济学家,他们心中的黄金都有一定局限性。”

远离黄金股

黄金是货币之王——王卫列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这不单纯是直觉,而是来自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然而言谈之间,他非常悲观。“中国的经济危机一年内就要到来。热钱疯狂地外逃。房地产随时可能崩盘。老百姓口袋的钱被洗劫一空,谁来帮助他们理财?”

他也有着自己最朴素的理解。“信用货币只是政府的信用,但当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来临时,持有黄金才最靠谱最安全”。

然而,目前新推出的两只ETF募集情况并不良好。王卫列却不以为然。“这就是一般投资者赚不了钱的原因。人在熊市时往往害怕,低位不买,高位疯抢。”

他特意举了自己在股市投资的例子加以证明。“恐慌时才是投资良机。当外行人都在股市赚钱时,就要远离股市了。”

那就是傻钱!——王卫列一针见血地指出,“钱分两种。一种先知先觉,反向操作,低部抛。一种是羊群效应的傻钱,你说说,谁能挣钱?”

不过,王卫列早就不碰黄金股。“生产成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差。”

他有不少建议:“国家抛国债买黄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必须用黄金来保障。老百姓把十分之一的资产换成金条或黄金ETF。”

对于所谓的阴谋论,王卫列更是嗤之以鼻。“黄金没有用,为何美国政府没有抛?巴菲特不看好,他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的。”他可以列出一堆一堆的证据:“你看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博士论文,就是金本位的支持者,但从政后却否定了黄金。用意何在?”

张炳南是王卫列的多年好友——这位中国黄金协会的秘书长,同样也是王卫列坚定的支持者。“熊市不是开启,只是牛市中的大调整。”

不戴手表,不用奢侈品,不会开车,自己开销很小,只爱走路爬山。

“做投资方向不能错,心态要良好,风控要把握好”。王卫列去年到西藏拍了上万张照片,他每年资助上百名贫困学生。“我不会把自己的钱留给儿子。富不过三代,把钱给了小孩,反而害了他。用到该帮助的人身上,是很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