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掌微笑,在宁静甜美里

2013-12-29Tifa

南都周刊 2013年34期

踏上清迈这片宁静甜美的土地是在三月,在老城东侧的一家木屋式小酒店睡饱了整个下午,傍晚 5 点钟,一场大雨浇熄了太阳的火辣也吵醒了酣睡的我们,伸伸懒腰换上一身轻松的衣裳,我们的泰北玫瑰之旅正式开始。

Day 1,Sunday Market夜市

Sunday Market 是清迈最久负盛名的夜间集市,以老城东边的塔佩门(Tha Phae Gate)为起点,沿着 Rachadamnoen Road 这条主轴一路绵延至帕辛寺(Wat Phar Sing)前。手工艺人自制的木雕和手绘 T­Shirt,雕成花朵形状摆放在木盒子里的肥皂,平均 20泰铢一瓶好喝到飞起的鲜榨果汁,冒着香喷喷热气的烤鸡排推车,穿着休闲热情洋溢的当地居民和游客,小巷深处随处可见的暮色中更加神秘的庙宇,共同装点了这一场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盛宴。

我们到达的时候集市才刚刚开始,摊主们正张罗着布置货品,游客尚少,闲散地晃悠在被雨水打湿的石板路上。六点整,街边的广播准时奏起国歌,仿佛时间停止一样,所有的喧闹戛然而止,人们保持着刚刚的动作,伫立在原地静静聆听,在国歌结束的下一秒,又倏地一下子回复如前的热闹。我初来乍到,嘴里还含着半口没咽下去的果汁,傻愣愣地杵在那里听完了国歌。

随着夜幕渐深,集市亮起的灯光越来越璀璨,气氛也更加的热闹。路遇的一队自嗨型西方僧侣(抑或只是单纯的信仰者)边弹奏着各种泰国传统的乐器边唱着跳着从集市的人群中川流而过,路边本来在闲逛的游客也按耐不住这欢乐的节奏纷纷加入队伍。

在一家卖手工灯笼的摊位前,店主十岁大的女儿着一套粉色系的泰服,手持纸灯和着舒缓又神秘的音乐轻柔起舞,香炉中袅绕腾起的烟雾让这幅画面显得更加朦胧和美丽。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旁边,一对骑着机车歌唱巡演的少女和大叔吸引了人们纷纷驻足,少女穿着一身有些旧的校服,素顔扎一支马尾,大叔靠在机车前憨态可掬地拨弄着琴弦,泰语歌词轻柔得不着痕迹就穿过人群中的缝隙飘进了我们的耳朵,让集市的喧嚣瞬间幻灭。

我们沿着人流的方向一路吃一路买,整齐地摆在雪柜上至少十种色彩各异味道浓郁的鲜榨果汁,路灯下滋滋冒着油香的烤鱼烤鸡,树叶做成碗捧起来的煎蛋和肉糕,盛在厚实塑料袋中的猪肉丸子汤粉,二三十泰铢一份的价格便宜到让人毫无抵抗力,只恨胃不够大吃不下更多。午夜将近繁华散去,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Day 2,老城寺庙

清迈老城有着 700 多年的历史,以四季百花竞香、气候清爽和风格多样古朴别致的寺庙文化闻名于世。斑驳的城墙和护城河合围出一块正方形的区域,加上四个方向的五座城门,便圈出了整个老城。

三月的午后天气已经炎热,吃过点评推荐的发清鸡饭,我们悠和地开始了今天的旅程。徒步一个下午的工夫就可以转遍的老城却坐落着大小数十座的庙宇,或在街道旁立起华门邀人进入,或隐匿在小巷深处宁静悠远。

泰国人对寺庙虔诚并不古板。之前就听说过曼古一座古寺的画师在壁画中暗藏多啦A梦却没有遭到责备,今次旅行中也见到一只合成材料的唐老鸭雕塑淡定地驻扎在一所寺庙的花园里,庙中的僧侣希望可以用唐老鸭吸引到更多的小朋友来寺里玩儿,童心未泯的样子显得十分亲切。这座本不知名的寺庙叫做布帕兰(Wat Buppharam),后来因为《泰囧》的热映而逐渐被国内的游客所息知。

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的大佛塔是众多清迈庙宇建筑中我最为喜欢的一座,或许因为它饱经岁月残缺风化的周身,抑或被雨水浸蚀霉迹斑驳的砖瓦;又也许是感叹遗迹中蔓延生长开来新生的绿色。这座兰纳风格的大佛塔始建于 15 世纪,经过几次增建一度达到了 80 多米的高度,后来却因一场地震和大风灾毁去了塔顶,独留下残破的四方基座孤独地矗立在绿植环绕的契迪龙寺中央空地上。双手合十闭目聆听,从树叶的沙沙声中倾泻下来的光阴诉说着几万个日夜的雪雨风霜。

Day 3,清迈大学

清迈的闲适一部分来自于当地人慢条斯理的生活节奏和绵柔的语调,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便宜的日常消费。人民币三百多元一晚的四星酒店,一百泰铢就几乎可以跑遍全城的 Tuk ­ Tuk,二三十泰铢好吃到爆的路边小摊,仰躺在酒店的泳池边画个小画或者晒个通体黝黑,从帝都的忙碌生活中风尘仆仆奔赴过来的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份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无虑。

为了感受更当地的生活氛围,第三天我们远离攻略上扎堆的热点区域,换到隐秘在素贴山脚下的一家泰式小酒店,负责前台接待的是一位长像英俊的人妖姐姐,穿着素色的传统服饰。穿过庭院来到我们的客房,黑漆色木门以插扣的方式落锁,内饰也多数为木质和石材雕刻,显得十分古朴有味道。

仍然在酒店睡饱整个下午,晚上天气渐凉的时候沿小路走十几分钟下山,便到了清迈大学南校门前的街道。相比游客慕名而至的老城,这里的街市要当地许多,路边摊的店主大多不会英文,甚至没有菜单,我们只能比画着让店主随便给我们上些什么,或者来一份和邻桌一样的东西。泰式冬阴功、芒果糯米饭,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蛋包饭、炒粉、炒面,我们也穿着T-­shirt 和人字拖搬个板凳坐在一群学生中间,将自己伪装成当地人,一同享受这份夜晚的惬意。

吃饱喝足,我手捧着超市里买来的豆乳和男友闲逛于夜晚的清迈大学。时间已近午夜,校园里早已退去了白天的青春与喧闹,只有鸣虫的声响隐没在黑夜的树影中似有若无地拖着长音,偶尔有情侣骑着机车笑着闹着从我们身边经过,远处食堂的遮阳棚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微光,几个留学生坐在长凳上吃着消暑的刨冰。不需要观光任何的景点,在清迈最该享受的就是这份卸掉全身负重般难得的闲暇。

Day 4,千人火锅店

在泰国的最后一天也是四天来唯一一个没有雨水的晴天,我们躲过热带城市的太阳在傍晚拜访了清迈市近郊的佛教圣地双龙寺。

双龙寺座落于素贴山(Doi Suthep Mountain)半山腰的一处高台上,于 1383 年兰纳王朝古纳国王督造,因通往高台的台阶两侧各塑有一条彩色多头神龙而得名。寺中供奉着 700 多年前从锡兰请来的拍佛诗杏坐禅佛像,类似的古佛像在全泰国只有 3 尊,尤为珍贵。因为地处山中,寺中时常云雾缭绕。也更为这本来就神圣的地方凭添了几分仙逸的意境。

除了参拜朝圣,双龙寺也是一处绝好的观景平台,这里视野开阔,几乎可以将清迈全城的景色尽收眼底,只可惜我们没能呆到夜幕降临,来欣赏这座华都的璀璨风景。

离开素贴山,我们沿清迈大学北门前的马路一路散步到 Hillside Condotel 附近的千人火锅店,这种被当地人称为(Moo Kata)的泰式炭烧火锅可以在一口锅上同时涮肉和烧烤,菜品不算干净也不算新鲜,但地如其名,值得体验的就是这种上千人坐在一个广场上一同进餐开怀畅饮的热闹气氛,作为一对吃货,在攒动的灯光与丰盛的食物中举杯告别这座城市实在是再适合不过。

第五天,我们一大早便离开了酒店奔赴机场,四天的旅行太过美好也太过短暂,飞机起飞,从不大的机窗中最后看一眼这座城市,天空蓝到我的眼睛有些酸涩。暗暗记下,这座像白水一样天然纯素的城市,这些与世无争安静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清迈,我一定会再回来体会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