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与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

2013-12-29

汽车纵横 2013年10期

中国自主品牌做强有很多东西要做,而且有很多功课要补,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正规化和国际化。但是做到了正规化与国际化,却并不一定能够做强,但它们却是做强的一个根本和基础。以下我将重点分析国际化对中国品牌发展的影响。

从学术定义来说,国际化是企业资源,其中包括品牌、产品、人才、管理、研发等,在国际间起顺畅调配的有效作用,也是帮助企业脱离特定区域的过程。可以这样讲,正规化可以在中国做,但是并不需要在国际做;但要想做国际化,就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做正规化,这才叫真正的国际化。国际化不是讲几句英语,建一个工厂或办事处就可以了,也不仅仅是找普华永道帮忙。我们经常以为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国际运作就是在进行国际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并非企业真正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前提是要真正地做世界级的企业,否则没有必要去做,在海外卖几台车根本称不上国际化。国际化的核心则是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襟和极强的适应性。我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很多人说我是个国际化的人才,其中很大的原因要归因于我了解各国的国情与习俗,还有要有极强的适应性,在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去适应,这才是国际化的核心。

国际化的内涵是,要按照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进行,不能随心所欲地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更不能因为国际化而失去了自己的本色,要始终坚持民族的特色和企业的主导权。我们不能因为购买了国外的企业,仍然让该企业在本国本土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对很多国外品牌较为反感。反之,如果大众、丰田是中国的企业,我们对这些产品的接纳度就会提升,而且国际化的关键就是其胸怀、视野和头脑。另外,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保持与时俱进。

实际上,国际化是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做更需要国际化,为什么?因为现在是无国界的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是国际化市场的一部分,全世界的人都来中国做生意,70%的国际品牌已经被中国人所知晓。因此,中国的市场更是国际化的市场,我们需要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跟国际化的竞争对手来同台竞技。同时,我们要跟国外的供应商保持交流。中国的蛋糕再大,外面的世界仍然很精彩。全世界有几千万辆的汽车市场,中国只占1/4,而剩下的3/4我们决不能全部放弃。其中发展中国家就有四千万辆的市场,这四千万辆也需要我们通过国际化的运作“走出去”。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汽车要做强,就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就能变成汽车强国,如德国、日本、韩国、美国都是汽车出口大国。

而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其间的差距还较大。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但实际上我们的资金很充足,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交流障碍,我个人认为这些都远远不够,我们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差距阻碍了我们国际化,比如,抄袭行为,拿来主义。一些产品在中国卖得很好,但是出口到国外就有严格的产权专利,产品销售的不好不受影响,一旦畅销就会被起诉。另外,我们还缺乏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这又是一个挑战。同时,跨国建厂与销售也是需要我们仔细考虑的问题。另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最快的占领方法,但却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比如,就连产品命名,我们跟韩国企业相比,都相差很多。再如日本,很多日本汽车都有英文名称,叫起来朗朗上口,而中国的汽车却没有。

因此,加快国际化路径,我认为这是一种期待,一个方向,更是一种压力。但归根结底首先还是要自己做强做大。我个人认为,自主品牌要真正做成功,首先要练好内功,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正规化,练好内功,自然而然地国际化就会实现,接下来就是修炼外功——坚持“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