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探微
2013-12-29李凤菊
社会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剥夺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可见,我们的教育大可不必对孩子呵护备至,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而应量“力”、量“度”而行,尽可能地让孩子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获得成功,我们只需在他们“山穷水尽”时才出手点一下、扶一把。唯有这种历尽“拼”的体验,孩子才会刻骨铭心;唯有这种历尽“搏”的经验,孩子才会受用终生。
一、能充分交流展示想法,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疑惑的教学是高效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其根本点在于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问题为思考指引着探索的方向,为思考开辟着认识的路径,为思考提供认识深化的台阶。比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教师不是引导学生从提供的一组算式变化中观察得出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而是举个别例子说明:改变被除数,商是要变化的;改变除数商也要变化。但是有的时候,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并不能使商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请你想一想,在组内说一说。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有冲突,但无拘束。这样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同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有效研讨点或问题情境,让学生不但在行为上积极参与,而且在思维上真正参与,并且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是高效的。
二、能启迪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是高效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展示是解决学习创新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展示设计出多种方法:1.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的体积。2.将圆柱体容器注满水,然后倒入长方体的容器,测量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容器的体积。3.将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长方体(教材上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提问:“你有不同的方法吗?”“你还有补充吗?”在展示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激励,人人都想说出与众不同的方法。自由猜想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这样能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无疑是高效的。
三、能关注个性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教学是高效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允许学生突破常规,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甚至是跨越式的思维来学习,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教学“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本班51名师生准备去漂流,每条竹筏最多可坐8人,需租几条竹筏?”这显然是一道除法问题,常用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1÷8=6(条)……3(人),因此得知需租7条船。但这位教师没有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51÷8”,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突破规定的程式,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来表示,并鼓励跳跃式的思维。于是,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采用“51÷8”快速的解答法外,还有:1.用加法,对8进行连加逼近51;2.用减法,从51连续减去8以逼近0;3.用乘法,即努力去发现8与什么数相乘将得51;4.有一部分学生这样想:6×8=48(人),8×8=64(人),6条船太少,8条船太多,比较合适的是租7条船;5.有一些学生采取实验方法:借助学具操作,用小棒代表人,用圆纸片代表船,摆一摆,得知结果。真可谓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的教学是高效的。
四、能及时矫正反馈、深化认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是高效的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反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相互补充,以学生之间的反馈来完善解答;问题比较复杂,学生的反馈显示他们未能把握问题的本质,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引领,以教师反馈信息为主。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经过自学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矫正反馈,教学反馈中教师告诉学生:问题回答错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发现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指导学生迁移应用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表中的数是1~5,每次框出2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和?每次框出3个或4个呢?你能用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答案吗?此时的反馈不是甄别对与错,也不是廉价的表扬。反馈的意义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反馈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思维情况,有时也可以问问:“和大家不一样的请举手。”教学中能做到这样反馈的可以说得上是高效的。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