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比较分析 促进学生思考

2013-12-29江红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而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问题,运用比较分析法,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比较分析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方程》时,我以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为载体,让学生用式子表达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得出 30<50,20+30=50,10×4=40,x>200 ,10+x=200,3x=60, 4a=3b等式子。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比较中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得出分类1:有字母的一类,无字母的一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有字母的叫未知数一类。分类2:有“等号”分一类,有“不等号”分一类。教师及时引入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有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教师引导学生对等式一类继续观察、比较、分类,找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不含未知数的等式,这时引出方程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在积极的观察与不停的反思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既理解了概念的特征,又获得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