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
2013-12-29朱淑云
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做错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错是对的先导。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注重易错题,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挖掘易错题内在的“闪光点”,那么易错题就成为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易错题也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料,可以让学生透过易错题发现知识的盲点,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只要将易错题资源汇总得精、用得巧、拓展得妙,它就一定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盏“节能灯”,低能耗,高功效。
一、汇总易错题,便于学生再学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也为了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不一定要让学生将易错题汇总在专门的本子上,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记在《数学书》《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上,这些书本就成了最方便、最实用的易错题资源。其记录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保留错误,加深理解
教师要教育学生直面错误,从错误中得到收获。所以,学生在订正作业时,要保留错误的原貌,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另写订正题。这样,方便正误对照,让学生不仅知道错了,还知道错在哪里、怎么错的,下次翻看时就会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订正题不再用铅笔书写,应另外备一支蓝色可擦写笔,用于标出出错处,并订正出正确答案。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点:(1)学生在订正时即使订正错了,也可以擦掉重新订正;(2)以后复习时铅笔色与蓝色的色差,让学生能迅速地区分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对照着进行比较思考,从中吸取教训,警示未来。
2.错题归因,及时分析
“学生的错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哪种类型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在错题的旁边不仅写出订正题,还要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分析,进一步提升自己知错、纠错的能力。
写错题的归因在第一学段一般不要求写,主要在第二、第三学段。书写内容的要求应简单、明白,不要太复杂。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最常见的错误以及归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计算错误,需订正出竖式。(2)公式或概念错误,如很多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忘记除以2,需在一旁写出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3)审题错误。审题错误的地方用蓝色笔圈出,需要做适当的标注或解释。(4)逻辑关系错误。如数量关系想错了,就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5)理解错误,需简单写出正确的理解过程。(6)习惯态度不好,需写出“粗心”“未验算”等词。
二、巧用易错题,提醒学生常反思
思源于疑,疑根于错。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易错题,提醒学生常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常翻阅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复习前的时间与易错题“见面”,查漏补缺。学生在翻阅过程中可以边看边想边记,也可以遮住解题过程,将过程口述一遍或者干脆在草稿本上再做一遍,最后将其与标准答案对照,看看还有没有“盲区”,已经完全理解的题目将其题号划去。这样做到同一道题、同一类题少错或不错,使易错题成为“警钟”,从而减少以后犯错的机会,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2.定期交流
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易错题的内容也不同。学生间要经常交换错题资源,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到互相借鉴、互有启发,以便共同提高。在同桌或小组中相互交流习题错误的情况、原因及改正的方法,对方还可以做适当补充,促使学生都能够充分注意和利用自己或别人的错误,在认识与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全面分析,多方面思考,不但能够确保自己在作业中避免这些错误,而且能在纠正错误中使自己的能力、技巧得到提高。
3.结对过关
班级的学生人数多,而且每个学生的错题不同,“检查学生复习错题的效果”就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最常见的做法是结合单元练习卷,将学生常错、易错的知识作为编拟卷子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试卷涵盖的知识点毕竟有限,个别学生发现老师不好检查,复习易错题这一软性作业就不做了,导致复习易错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此,可以成立“师徒结对”或“学习小组”进行结对过关。“师徒结对”是两人为一组,一好带一差。师父遮住易错题的解题过程,将原题的数字改一改,让徒弟口述解题过程,师父再判断徒弟是否真的理解了,如果错了,找出错因;如果已经完全掌握了,划去其题号,错题集就越翻越薄了。“学习小组”是学习成绩相当的学生,两人为一组,根据易错题,互相出题,交换批改。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将本子收上来看看,作为学期末评选“优秀结对”的资料。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结对过关”的机会,促使大家在相互检查、相互交流和帮助的过程中,更加扎实地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4.适当比赛
结合有关课外活动,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比赛,是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可以设计应用题、计算题、特殊策略题等,采用“设错——纠错——领悟”的方式,适当开展“找错因”比赛。课堂上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易错题,并让其他学生帮助找出错误,分析原因,看谁把错因找得准,算理说得清,语言表达精炼而且有条理。这样,引导学生将内部的心智活动过程通过外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逻辑性。
三、改编易错题,激发学生勤思考
G·波利亚说得好:“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易错题就是这“第一个蘑菇”,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易错题的功能,对易错题进行再利用。可让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改编,设计问题串或姊妹题,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条件或结论中细微的差别,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在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先出示这样一道易错题:“某果园里苹果树有100棵,梨树有8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定要求编题。
(1)不改变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①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②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多百分之几?
③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百分之几?
(2)改变第一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①某果园里梨树有8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125%,苹果树有多少棵?
②某果园里梨树有80棵,是苹果树的80%,苹果树有多少棵?
③某果园里梨树有80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5%,苹果树有多少棵?
④某果园里梨树有80棵,比苹果树少20%,苹果树有多少棵?
(3)改变第二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①某果园里苹果树有10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80%,梨树有多少棵?
②某果园里苹果树有100棵,是梨树的125%,梨树有多少棵?
③某果园里苹果树有1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20%,梨树有多少棵?
④某果园里苹果树有100棵,比梨树多25%,梨树有多少棵?
以一道练习题作为“引子”,使学生深入地、全面地理解题目含义,创造性地编出11道姊妹题,并且解答。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单位“1”的量和百分数相对应的具体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错误是一种财富。恩格斯说过:“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让我们将易错题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使错误成为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