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创新思维的火花
2013-12-29周小军
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技巧,只要按部就班地积累,让学生多读多背也就行了。其实不然,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没有不蕴含创新思维的,就像语文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题目,它的答案往往呈现的是多元、开放的特征,学生的回答只需合情合理,不应求统一和唯一。
一、留足思维释放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这些特点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塑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困扰,许多老师不敢充分放手,为了考试一味强调基础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感受生活,获得体验。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我不惜多花时间先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就是要他们切实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情节,然后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反复阅读破冰的场面中扣人心弦的句子之后,学生们对天鹅的敬佩之情、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读了老天鹅用力挥动翅膀的句子后,他们感受到了天鹅的勇敢无畏与无私奉献。之后,我引导他们说感受,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已从文本中获得了体验,他们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我说:“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许多真切的感受和奇思妙想一泻而出,课堂效果比预设的好得多。这足以说明释放思维才是激发创造力的良方。
二、激发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一堂课下来,光你一人陶醉不行,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被激活。学生是一捆干柴,你就是一根点燃他们的火把。对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传统的解读为: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这是站在乌鸦的立场上得出的解读。而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一则故事并非只蕴含了一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说:“老师认为狐狸挺聪明的。”在这里,我并没有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另一个道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而不是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让他人受伤害,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中,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而这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把第二个道理说出来的时候,几个学生举手表示赞同,这说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其实这也涉及了价值取向的问题。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是非观念还很模糊,需要正确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它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块肉。但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它的孩子也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伤害了别人,这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值得学习。
三、活用教材使思维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的学习,应体现快乐积累、鼓励创造的原则。现代媒体为我们开创了小学语文发展的春天,教材篇目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题材多样,内涵丰富。知识性的积累、艺术性的欣赏、情感性的熏陶,都尽在其中。毋庸置疑,这些课文是无可挑剔的,如果我们再把现代媒体资源有机地渗透进教材进行教学,是不是会锦上添花,更加异彩纷呈呢?现代媒体资源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教材是难得的优质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使用,紧扣教材并走出教材。教材往往都有配套的光盘,对于这些,我们不必全部呈现给学生,可精心剪辑和整合,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材料还不能满足教学,教师可以上网搜集相应的资料来辅助教学。语文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全文配乐朗诵。标准的发音,特别是饱含情感的朗读,把学生慢慢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槐乡。学生从那个美妙的地方走出来之后,我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对槐乡和槐花的感受。为了突出创造性,我要求他们在描述时尽量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说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随后,我将事先准备的幻灯片放给学生们欣赏,那美丽的槐花、快乐的孩童,给了他们强烈的直观感受,仿佛槐花的芳香已沁入他们的心脾,仿佛他们就是那一群孩童中的一员。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轻快活泼,富有韵味的对仗语句随处可见,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改写小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让学生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乡快乐生活的场景,然后放出这样一张幻灯片:
小姑娘 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 ,可真 呀!
小小子 来了,口袋里装着槐花, , 可真 呀!”
学生改写儿童诗其实是对文本进行吸收、内化、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对仗语句这个知识点的巩固。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灵感迸发,想象丰富,不仅做到了语言对仗,而且“挂、缠、绕、叼、冲”等动词也用得极为贴切,充分体现了槐乡儿童的特点。
总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他们获得快乐的体验,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创新思维的火花。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