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立民:让书法梦融入世界文化

2013-12-29朱旌

经济 2013年11期

国庆节前夕一个晴朗的下午,经济日报社宽敞豁亮的会议大厅,迎来了一批外国友人——他们是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书法艺术鉴赏》讲座的各国外交官。当这些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文化根脉的友人步入挂满中国书法作品的大厅时,他们激动不已,不断竖起大拇指称赞,感受着讲座开始之前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作品给他们带来的兴奋。

这个讲座的主讲人邀请的是以楷书和行草著称的书法家胡立民先生,他要靠书法本身的文化含量、艺术高度和书写的神奇去感染这些外国友人们。

胡立民先生其实并不是一个书法大家,但他的书法梦却是他从小就有的。胡立民先生出生在河北文安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上以耕读为业,家里至今还保留有祖父、父亲题写书名的多部百年古书。胡立民先生曾说是家庭文风的传承,成就了他今天的书法艺术,书法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做起的。他的书法梦也随着他本人一步步从农村到乡镇、到县城、到地市、到省会,2003年秋天,他顺利来到首都北京——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他通过37年的时间苦练,经过长期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书法艺术的积淀,从一个草根书法家一步步地走向了自己人生的高端。因此,他被人们戏称为“步步高书法家”。然而,当胡立民先生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书法界的最高学府)担任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与理论研究高研班担任教授和导师时,他时常还不断地反问自己:我这个“泥腿子”出身的农家子弟,能在中国当今两个书法教育最高的平台当教授、导师,我够资格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些年来,胡立民先生在这个平台上不仅为中国书法界培养了很多书法人才,而且还在书法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赢得良好的口碑。

讲座中,记者发现,在座的外国友人有的懂中国书法,有的不懂,听了胡立民的讲座才感到中国书法中的一根线条、几个字形的变化还蕴含如此丰富的含义,特别是看了他当场做的示范,白纸黑字的一根横画居然能把天圆地方的道理蕴藏其中,让他们真正感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而且,胡立民书法展示激发了他们拿起毛笔练中国书法的热情。

外宾是以绘画的眼光来欣赏中国书法的。“他们觉得中国书法很新奇、很特别,但对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境界却难以理会,对其特殊的技法应用也不能理解。”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让外宾弄懂中国书法,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中国书法来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以此达到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巴西驻华公使衔参赞伽龙先生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他喜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喜爱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粹,正是因为此,他特别珍惜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期望今后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参赞朱萨耶夫·古邦在与胡立民先生交谈中称,中国与吉尔吉斯同为“丝绸之路”的友好邻邦,他希望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能成为中吉文化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希望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新“丝绸之路”发挥更大的作用。格林纳达驻华大使卡尔·胡德兴奋地对工作人员说,中国书法太神奇了,简单的一笔一画都蕴含了那么多复杂丰富的含义。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文化处杰妮芙女士听完讲座激动地告诉工作人员,今后胡立民先生的书法作品要是展出,一定要通知她,她不希望错过欣赏这么神奇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机会。

讲座结束了,外交官们在大厅里欣赏着胡立民的书法作品,流连忘返,不断与他交流,期望有机会到清华美院继续倾听他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