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业扶持政策频出是好是坏?
2013-12-29马红丽
近期,政策扶持频出,惠及到了多个行业,当然也包括亟需“被救”的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风电产业、牛奶行业等近年来争议较大的行业。那么,我国在今年这么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对行业发展是利是弊,扶持政策真能解救行业发展当前的困局吗?
扶持政策密集推出 多行业迎来机遇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大特急文件,分别为《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51号)。
这两项通知明确了对光伏行业的三项扶持政策:新的地面电站三类电价补贴,分别根据光资源优劣分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电站补贴0.42元/度;可再生能源附加从8厘涨到1分5。
江苏某光伏企业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两项实施政策都高于市场预期。可再生能源附加的提升则可带来350亿左右的增收资金盘子,弥补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过往缺口”。据数位光伏业界人士预测,2013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可达8.5GW,较之2012年的4.5GW增长88%,而2014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或可达到10GW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张平会长对《经济》记者说,这让经历两年的亏损寒冬之后的中国光伏行业终于开始嗅到春天的气息。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13年-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采访时,相关专家分析,《通知》与2009年发布的《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相比,就名称而言,有两方面不同,一是以前的工作重心是“试点”,而最新发布的《通知》则落脚于“应用”;二是以前补贴政策对“节能”和“新能源”采取了两手并抓的方式,而新《通知》则直接锁定“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据悉,《通知》中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推广区域、车型范围、补助对象和标准等多方面都有明显调整和变化。
对此,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认为,《通知》让补贴政策的“阳光”终于再次照进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实”。
9月25日一名风电行业人士兴奋地向记者透露,国家能源局已经制定完成《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并已上报至国务院,批准后将于近期下发,政策扶持力度和光伏保持一致。
近日,连消费者对其失去信心的中国乳品业也有消息,据媒体报道,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有关部门将首次针对国内5家乳企举行新闻发布会,集中推介国产新品高端奶粉,提振消费者信心。业内多位专家则表示,行业将迎来中外乳企“大对决”。消息还称,9月28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飞鹤、完达山、高原之宝5家乳企最终获得工信部钦点,入围工信部乳粉首批重点扶持名单,共同抗衡“洋奶粉”。业内人士测算,涉及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各类扶持资金额度,或将超过300亿元。
扶持政策应细化 行业需自力
对于这些之前有很大争议的行业,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有人叫好,有人质疑,还有人担忧。叫好的认为行业盼来了春天;疑的是政策能否真正帮助到行业;忧的认为是否会带来又一轮的“产能过剩”。
面对光伏产业迎来的扶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可能使一批活跃在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灭亡”。如果不出意外,大批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可以预见,伴随着新政的付诸实施,一轮破产重组浪潮将席卷中国光伏业,而中小企业将在剧痛中直面严酷考验。
浙江省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呼吁并强调,光伏产业的创新,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提升组件转换效率。其实,产业创新有很多种类型。
对于新能源汽车新政,全国汽车服务高科技产业化委员会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认为,《通知》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需要更多细则配套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张志勇向记者表示,《通知》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规定仍存“模糊地带”,这两块“模糊地带”不能明朗的话,此番补贴措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则坦言,“只注重环保不注重节能”是新一轮补贴政策的最大问题。对于《通知》中针对某些技术路线的车型采取“有所补、有所不补或少补”的做法,宋健也无法认同。
对于新能源行业,张平认为,扶持政策只是药引,能否渡过难关,健康发展,还要看行业企业自身的调整。
关于优化整合奶企这件事,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有关部门扶持国内乳企对抗洋奶粉,行业无疑将出现中外乳企的“厮杀”。国内乳企会加大、加快高端奶粉投入市场的速度及推广力度。外资乳企也有可能形成联盟对抗国内乳企。
采访至此,忽然间想到今年5月份采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时,他说,对于新能源产业,政府应该做的是尽快“断奶”,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练,学会自我成长与约束。现在企业准备好了吗?行业准备好了吗?出台扶持政策是时候了吗?看来这些问题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