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2013-12-29蔺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课改条件,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更深的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设计。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尤为重要。好的作业设计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作业设计的探究。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也消失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乐中做,在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在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我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教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教学内容,摇身一变,成了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宗旨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知识讲授,大搞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口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既快又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谁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教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还可以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这样,长此下去,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培养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类型模仿、习题演练成为最主要的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得比较被动,缺乏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作业生活化设计相结合,尽量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学习《利息》时,可安排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银行加息了,让学生根据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设计一个整理家庭存单的最佳的储蓄方案。这是学习理财的很实用的方法。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或设计空调室内机的外罩,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之美。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和折扣商品资料,比较怎样购物更便宜等。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出示一份厨房平面设计图,以及一些物品——冰箱、煤气灶等的实际规格,让学生们来观察这幅平面图:“你认为它规范吗?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有关信息资料,确定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重新设计。教师可提出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教师再让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巩固知识,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思想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把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好的数学作业设计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准确地用数学知识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