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思考
2013-12-29刘铝燕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资料的信息中心,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需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在服务方式上,图书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少数教师向全体师生服务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单一的借阅型向综合创新服务转变。其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工作对象是书刊资料;工作任务是搜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目的是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工作性质是教学辅助机构。构成图书馆的基本要素:一是文献信息资源(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文献);二是用户(学生、教师);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四是图书馆的加工方法和现代技术;五是图书馆的建筑与设备。
一、新课程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成长,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推进教育的现代化。
1.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服务
关注教师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推荐阅读书目;关注不同学科,分学科提供参考文献;关注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分类型介绍书刊资料;关注不同阶段,分时期提供辅助读物。
2.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服务
为教师的备课资源提供建构性素材;为教学设计资源提供课堂管理与教学环节素材;为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材料;为课改资源提供动态发展与创新性材料。
3.为教师的课改实践提供信息服务
包括课改理论的采集与实践、课改动态的收集与汇总、课改文本的比较与分析、课改经验的汇编与综述。
4.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包括优秀读物的收集、推荐与导读,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深入,图书馆环境的建设、管理与优化,图书馆理论的宣传、教育与课程化。
5.为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保障
包括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用户的社会化、信息利用的全球化。
二、提高学校图书馆利用效率的探索
学校图书馆有责任利用自身优势,从营造读书氛围,开展活动促进阅读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1.营造读书氛围
(1)为读者打造浓郁的书香环境。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气息、丰富的馆藏图书以及优雅的读书环境都是读者心理环境的感应点。精心打造引导读者阅读、思考的外部环境,幽静、温馨的内部环境,可使读者心情舒畅,激发求知欲。我校自2003年三校合并以来,建立了古诗墙、践德坊、童书廊、稽山鉴水苑,呈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2)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员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文明的言行能让人受到感染,用文明的语言处理一些违规行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管理员态度真诚、热情,能使读者感到温馨和悦,从而积极配合和支持。
2.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
一个人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是如果阅读方法不当,读写的能力不会有多大的提高。阅读方法因人而异,我们提倡开放式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1)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自己买书的有54.79%,向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借阅的有21.92%,通过其他方式阅读的有25.21%。
(2)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占12.05%,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40.82%,偶尔读一读的占35.62%,一点都不读的占11.51%。
(3)课外阅读的动机:有51%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14.25%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22.47%的同学认为阅读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同学认为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
(4)能否读完一本书:随便翻翻的占14.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47.95%,能认真读的仅37.53%。
(5)课外书的类型:读教辅类的占36.71%,读文学类的占31.51%,读科普类的占21.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32.87%,读其他类型的占10.14%。
(6)读书方法:86%的同学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等读书方法,但方法比较单一。
(7)在读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 63.29%的同学能查阅工具书或是向家长和老师请教;36.71%的同学放弃阅读,不求甚解。
(8)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占11.51%,不介入的占11.23%,赞同的占77.26%,其中主动为自己筛选或购买的仅占8.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一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的方法,不能正视。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因此,我们要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指导上下工夫。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一,通过多读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存储丰富的知识。第二,多读一些好文章,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第三,摘录读物中的佳句名段,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素材。第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完一本书,根据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可以提高分析品评能力。第五,读书不要太滥,要读自己爱看的书,读自己能读得进的书,选择书籍时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
(2)推荐符合学生特点的读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选择藏书时,要进行精心的选择和比较,注意增加品种,减少复本,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收藏,形成自己的特色。
(3)做好读者的导读服务。导读是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引导读者产生阅读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舞台。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能吸引他们参与课外阅读。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第一,组织读书报告活动。邀请专家做阅读经验报告,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第二,组织剪报活动。图书管理员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定期到各班去,给学生定出主题,让学生当编辑,查阅、收集资料,做成剪报。第三,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现学识、能力的机会。通过活动,家长还能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三、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1.图书馆在建设书香校园中的独特作用
(1)端正态度,陶冶情操。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优秀读物,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人生观等方面得到启迪,从而学会做人。具体做法包括组织专题读书会、写读后感等。
(2)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各科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分别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多种服务,如编写各种专题资料,及时提供给各科任课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扩大视野,开发智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图书馆是学生扩大知识面、启迪智慧的重要阵地,应把书刊中的宝贵知识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刊,获得广博的知识。
(4)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图书馆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地方,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发展个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2.开展读书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读者置身于浓厚的书香环境中,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图书馆正在筹建中,现在的图书室兼阅览室面积虽不大,但环境安静,照明设施齐全,采光好,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室内设备齐全,排列合理。我校图书室现有藏书2万多册,学校每年还订阅报纸杂志100多种,并定期装订成册。新刊到图书室后及时盖章、登记、整理。对丢失书刊,能严格办理审批注销手续,及时记录,做到账、书、记录一致。为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我校图书室兼阅览室的墙壁都贴上了温馨的话语、富有想象力的图画。为有效发挥学校、班级、个人储藏图书的作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制定了班级图书阅览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及时向学生推荐好书,分享图书资源,扩大图书室的功能。每学期,学校通过“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传承读书传统,并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设“班级书香”、“本周荐书”、“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栏目,及时报道班级中的阅读积极分子,刊登学生的习作。缤纷的色彩、新颖的形式,让我校的图书室兼阅览室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为全面落实市文教局“书香校园工程”,学校还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使校园读书活动向纵深发展。
3.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
图书管理员是联系图书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可以增进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学校确保学生半月一次的出借与归还时间,充分利用中午的时间借阅。目前,学校图书馆已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选拔、培训监督员,负责本班学生的借阅,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树立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不断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使管理员尽快熟习管理技能;定期召开班级图书管理员会议,了解班级图书管理情况,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管理员具备一定的图书管理能力;通过管理员带动班级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导学生合理地保管书籍,注意防潮,不涂画,不污损;每学期开展评选优秀图书管理员的活动,提高班级图书角的利用效率。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