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关注生活
2013-12-29薛华
对作文的指导,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是高度重视的,但效果却不好。在此,我先谈谈教学中的两个案例,或许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十年前,我是九华镇马桥小学的学生,每逢清明节就去烈士墓祭扫。学生扛着花圈和队旗,辅导员老师则介绍烈士的事迹,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会把烈士的事迹一一抄在黑板上供我们作文时参考,并指导我们如何写作文。于是,一篇篇被老师、学生笑称为“老三段”的作文就这样诞生了。第一段介绍活动,无非是“怀着沉痛的心情去参加扫墓活动”;第二段则将黑板上现成的资料一字不漏地摘抄下来;第三段写感想,也是唯一区别于别人作文的点睛之处,但照例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烈士您安息吧,现在我会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之类的豪言壮语。当时我读书稍多些,在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老师用红笔圈了这句诗,在评讲课上大加赞赏。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回到母校工作,我发现很多语文老师指导作文时仍拘泥于“老三段”。三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作文指导还是这样循规蹈矩,没有任何新意?课间,我与几个五年级的学生闲聊,提醒他们利用课间自己动手制作小白花以寄托哀思。学生把这一过程写了进去,把如何做、怎样想写具体,文章有血有肉了。
批改学生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遇到作文马虎的学生更是如此,往往气得不打一处来。这不,一位老师又把几个学生找来了。作文是《我最敬佩的人》,写人的作文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这几位学生偏偏言之无物,都五年级了,作文只写了百来字。因为刚学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有一位学生投机取巧地在作文开头写“我最敬佩的人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然后把课文抄了一遍,辛辛苦苦抄了四页纸。老师哭笑不得,在作文本上打了个大大的“×”,责令他重写。那位学生离开办公室后,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指导作文时,我说得很细,要求他们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说出自己佩服这个人的理由,但到头来还是这样,作文指导真难!”
作为同行,我也觉得作文指导不容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细细推敲这句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指导作文。
一、培养作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就会对作文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1938年,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抱去了一只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按着鸡头逼着它吃米,鸡只是啼叫着不吃。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了进去,鸡挣扎着还是不吃。后来,他把手松开,把鸡和米都放在讲台上,不一会儿鸡就开始吃米了。陶先生以此批评了强迫学生学习的做法,强调要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的自我释放过程,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巧妙引导,注重生活积累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在文章的选材、立意等方面下工夫,巧妙引导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杜绝抄袭行为,鼓励自由表达,写想象中的事物。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这源头就是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社会生活的慧眼,使学生从中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如案例中提到的作文《我最敬佩的人》,教师在指导时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和事让自己敬佩,然后讨论。“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为什么敬佩他?他做了什么事?”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这三个关键环节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也可以写一些下水文。这样既能给学生做示范,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也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关注修改,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学会修改文章,才能写好文章。教师在评讲作文时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作文的修改。学生写作能力没有很快提高的原因之一也是不重视作文的修改。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花在作文批改上的时间最多,但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有时根本不看老师修改后的批注。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作文,业至辛勤,苟学生拂晓其意,即工夫同与虚掷。”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适当面批,让学生相互修改,取长补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