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013-12-29徐建凤
教学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班班有电脑,校校有机房,课堂不再只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现代化的课堂,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学生更大的需求;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进一步培养他们利用信息学习的兴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借助学习平台,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实践活动课《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2.借助图片和视频,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品味老舍语言的特色。
3.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绍兴春节的习俗。
4.模仿课文,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绍兴春节习俗。
5.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发表各自的见解,并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评价能力。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家老舍用他平实质朴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从腊八到正月十九,有详有略地记叙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浓浓的京味让这些习俗充满了地域特色,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对家乡北平的喜爱,自然而然地勾起我们对自己家乡过春节的回忆。
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北京的春节与绍兴的春节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课前用音乐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2.直观教学法。建立《北京的春节》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根据平台的要求完成课文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文表格;通过图片和视频,进一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并初步感受老舍语言的魅力;通过回忆、交谈、上网等手段,了解绍兴过春节的习俗;写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绍兴习俗,并借助平台进行共享。
3.即时评价法。通过评价,让学生对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给他人评价。
整堂课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文的学习、知识的拓展、成果的展示以及学习的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用PPT播放背景音乐《恭喜》。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边听边感受,体味音乐所传达的情趣。(喜庆、年味)是的,这过年呀,又叫过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在老北京,孩子们的嘴里传唱着这样一首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满街走!”让我们一起再念一念吧!(集体念唱童谣)
这童谣说的便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一、点击学习主页——走进《北京的春节》
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以《北京的春节》为题,记叙了这热闹、有趣的民间习俗。
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这些有趣的民风民俗,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桌面的学习主页走进课文《北京的春节》。
二、合作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整体印象
1.初读课文
师: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热热闹闹持续了一个多月。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哪些民俗活动?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VMngWASOYNJeUDk9HS6mh85SM3/b3C++kv58qP097Yg=大声地读一读。
(进入课文页面,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师: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以三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请同学们点击“小组合作学习”,进入页面,下载表格,并完成它。
(学生进入页面,下载表格,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3.交流反馈
师:现在来展示一下合作学习的成果吧。请你们根据所填的表格,挑选一个习俗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果你们对交流结果有补充,请在其他同学说完后站起来发言。
(学生交流,教师切换展台)
4.自我评价合作过程
师: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很高,那么就让我们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进行评价吧。
网页出示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
师:这些习俗,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了许多乐趣。接下来我会出示有关习俗的图片,看大家能不能大声地说出它们的内容。(生: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PPT演示习俗图片,学生说出习俗名称)
结合图片关注老舍的语言:腊八粥的比喻,腊八蒜的“翡翠”,吃糖的来历,除夕的热闹,关注“截然不同”,理解“高潮”、“各形各式”、“红火而美丽”、“像办喜事”等词。
5.聚焦逛庙会,观看视频,指导朗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已经了解得很到位了。
老师很想知道,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中,哪一天的活动你们最感兴趣。
我们的摄影师,将老北京的民众逛庙会的情景拍摄了下来,让我们一睹为快吧!(点击网址,出示视频,学生观看)
此刻,你们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心中的感受吗?(学生回答)是的,可惜视频是英文的,谁能来当一回播音员,带上感情,给刚才的视频配音?
(请一同学配音)这位同学真是咱们班的小播音员呀!听着他的讲解,老师仿佛置身于庙会中,那热闹的场景,那琳琅的商品让我目不暇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美妙的文字吧!
三、拓展学习任务——请到绍兴来过节
师:同学们,春节是一年里第一个盛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节日,节日里一些耐人寻味的风俗习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我们生活在绍兴,绍兴的春节有哪些颇具特色的习俗?
(师生进入学习平台之“拓展学习任务”)
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通过回忆、交谈、上网等手段,了解绍兴过春节的习俗。
1.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师:请选择你们印象最深的习俗,然后交流一下你们收集到的信息。(出示PPT:什么时间、什么习俗)
2.处理信息,编写童谣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整理信息的本领不小,让我们根据标准来给自己打个分吧!
评价标准:资料搜集快速准确(★)
对资料进行再处理(★)
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对有需要的同学给予帮助(★)
3.编写绍兴童谣
师:老师根据你们的回答,以时间为顺序,编了一首关于绍兴春节的童谣,让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PPT出示绍兴春节童谣)
四、习作任务——《绍兴的春节》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绍兴的春节习俗也有许多特色,接下来,让我们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春节习俗并写下来,然后点击进入“习作任务”,把文章发上网页。
学生写作、交流、评论。
通过平台,师生一起欣赏习作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写得真不错,如果你们和老舍爷爷一样,按照时间顺序,注意详略,把这些精彩片断串编起来,就是一篇《绍兴的春节》了,而它的作者就是我们六(1)班的全体同学。(PPT出示)
五、学习任务自查——《北京的春节》课堂综合评价
(师生进入学习平台之“任务自查”)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们利用视频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当了一回播音员;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绍兴的春节;最后,让我们对照任务表,给自己这堂课的学习打个分吧。
任务自查表
在平台上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老师小结。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也能用多媒体来学习,通过动手查找资料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将学习过程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也可以根据网页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设计了任务自查表,学生可以依此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上完这堂课后,我感觉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比平常更多,他们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学,也学得很开心,很HIGH。每一次评价都是学生对自己的肯定,自信心不断增强。
当然,作为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我本可以设计更多的活动,比如还可以设计“假如没有春节”、“春节的来历”、“逛逛老舍纪念馆”、“老舍语言魅力知多少”等活动,但受课堂的形式和时间的限制,我只能有所放弃,不过这也坚定了我下次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课的决心,因为我相信孩子们也在期待着。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