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烘云托月月更明

2013-12-29胡琍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以其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更受广大教师青睐。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游离主旨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意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处理好“主角”与“配角”、“抽象”与“形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收到“烘云托月月更明”的效果。

一、正确理解集成性——在“主角”与“配角”之间恰当定位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渠道的知识源。这些知识间的联结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它内容丰富,知识量大,具有横向与纵向的延伸,并且从抽象的文字扩展到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其强大的集成性在阅读教学中拥有很好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对阅读课堂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度使用,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笔者听过一堂《黄山奇松》的阅读课,执教教师利用黄山专题网站,播放视频,让学生赏黄山风光;点击图片,让学生观黄山奇松;出示介绍,让学生知奇松资料……语文课堂变成了声光电的精彩演绎,而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反而退居一隅,成了“配角”。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是达成目的的方法,方法应该是为目的服务的,而不是“唱主角”。

教学《黄山奇松》,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去过黄山,为了让遥远的黄山变得亲近,的确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黄山风景。但这个时间可安排在新课伊始,利用视频中的广角镜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一一展现,让学生初步领略美丽的黄山风光,在高昂的学习热情中走近黄山奇松。课中,教师可结合课文文字,利用奇松的特写镜头,让学生细致观察其枝干、根叶、精气神,感受它的独特优美。课终,教师可出示更多的黄山奇松形象,布置学生去找一找,知晓奇松资料;写一写,描摹奇松形态;游一游,感受奇松秀美。如此,教学目的明确,方法恰当,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辅助平台上,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究,自由表达,教和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诚然,现代教育技术在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正如教学的复杂性及技术的集成性一样,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应用的。我们不能盲目地简单堆砌“资源丰富假象”,而应在精当的教学目的和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引下,量其体,裁其衣,这样才能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的潜力。

二、不断呈现多样性——在“抽象”与“形象”之间自如转换

赫巴特说过:“真正的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许多内容,因为其特殊性、抽象性,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等多样性优势,能缩短时空距离,为教学排忧解难、增光添彩。当然,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切忌为用而用,华而不实,而应辅助恰当,设计精当,运用适当,以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理解“象征”一词是个难点,“象征”在词典中解释为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但这很抽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个词,教师要在“抽象”与“形象”之间自如转换。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进行提问:“看到这些宏伟精美的金字塔,你就会想到哪个国家?”当学生脱口而出“埃及”时,教师顺水推舟:“因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接着教师依次出示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泰姬陵、长城等图片,在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国家后,马上指出它们都是某一国家的象征。就这样,在简单的问答、点拨之间,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象征”的含义,随即还能当场进行说话、造句,真正化解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利用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目的。

《黄河的主人》一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红花绿叶相映美”。一开篇描摹“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是“绿叶”之一,用波浪滔滔的黄河,表现了环境之恶劣。再强调羊皮筏子的“小”是“绿叶”之二,用如此狭小的空间,反衬了乘客之众多。接着描写乘客坐在皮筏上谈笑风生,胜似闲庭信步,为“绿叶”之三,使人不禁遐想:坐船的都如此,那撑船的如何,就不言自明了。文中揭示“我”的情感变化为“绿叶”之四,从“胆战心惊”到“提心吊胆”到最后对艄公的“敬仰赞颂”,反衬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使他的高大形象如“红花”一样引人注目、让人赞叹。为了让学生感受以上特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研读文本中的抽象文字,更要引领他们观看黄河波浪滔天、羊皮筏子又轻又小地漂浮河中的真实画面,感受乘客谈笑风生、“我”提心吊胆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进而感同身受,在“文字—画面—文字”中走个来回,更在“抽象—形象—抽象”中螺旋上升,真正理解艄公的主人翁精神,领会作者谋篇布局的苦心。

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变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生动,集散乱为综合,为学生提供了灵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并形象逼真地展现了教学内容,从而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有效利用交互性,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跳跃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叉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常有许多资源在课堂上生成,对此,教师要学会甄别,机智应对。既不能不管青红皂白,一味置之不理,也不能游离主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生成教学的精彩。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交互式白板的使用,更便于演示多媒体课件并捕捉课堂的生成细节,必要时还可回放重现,强化操作过程和教学细节,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认知环境,让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水乳交融。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掌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和构段方式,笔者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当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冗长偏颇时,马上利用白板技术人机交互性强的特点,当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利用白板的手写功能,把自己的批注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品评。笔者还发挥白板技术的0ffice嵌入功能,不仅像在传统黑板上那样勾画,而且随机对学生的批注内容执行放大、拖曳、修改等命令。冗长的,改简洁;偏颇的,修准确;欠缺的,补清楚;意思表达模糊的,变明了。因为当场评改、示范,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批注的方法与要领。最后,笔者利用擦除、遮罩等功能,把每处批注择优留下,并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学生马上发现,作者为了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描写,从金字塔的“多、高、周边长、用材多、结构紧密、劳动人数多、时间长”等方面来构段。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以上写作方法,笔者又出示了一些图片和资料,布置学生仿写一处世界建筑奇迹,并再次利用白板技术,当堂显示学生的练笔并讲评和点拨。

以上教学,既遵循了预设的方向性,又重视了生成的开放性,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两者达到了动态平衡,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更是呈现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以对课标、文本、学生的解读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飞得更高、更远。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