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而得法,乐以忘忧

2013-12-29苗玉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2期

帕斯卡说:“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人类天生需要感到独立自主,希望自主控制生活,总想有选择的自由并自由选择。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将从关注语言回到关注人的自身,关注人性的率真和健康发展,强调让学生学而得法,乐以忘忧。

一、自主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的地盘我做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他们的内因,才能取得学习的高效。自主学习尊重主体,强调能动,关注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呈现出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抓好预习,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内容,扫除阅读障碍,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请看《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自主学习的片断。

1.查资料,说说李白为什么特别敬仰孟浩然。

2.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他想对李白说什么呢?要是你来引用,你会用哪首诗,你准备为谁送行时用,为什么?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会如何安慰你的兄弟?

4.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在唐代就是黄金水道,江面宽阔。难道江面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船吗?那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5.你知道哪些送别诗,能把其中的一首改为散文吗?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光靠课堂是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容量的,许多内容要在课前预习中解决。这些框架的构建,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在思索中求解。当然,教师也要加强检查,了解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自主学习要加强练习。练习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互动学习,师生合作求双赢

语文学习需要更多的合作,小合作小成就,大合作大成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师生可以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展开联想,广泛地搜集与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并在各种观点中找出合理的成分。同时,在合作互动中,要避免推诿或争执,要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挖掘学生创新潜质;要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蹲下来”把自己当作长大的孩子,经常问学生:这个问题怎么做?你能教一下老师吗?请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断:

1.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

2.边听边画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哪位师傅教得最好。(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语段。)

3.你觉得哪句话最能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为什么?

4.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

5.第七、第八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老师想得不怎么明白,你可以教教老师吗?

6.花明明种在庭院里,怎么是在岛上留下鲜花?

7.如果你是高尔基,你会怎样写信给你的儿子呢?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奉献的名人名言,教教老师好吗?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始终以一种平等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到人格被尊重,有一种表现的欲望。

三、强化训练,培养能力习惯

学而得法,不在于做多少,而在于做什么。有效的教学,更多的是纠错纠偏。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生字积累,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对子,互相听写所教的生字、新词;听写完后,互相批改纠正;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打有准备之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预习中读是第一位;其次就是找出疑问,提出问题,以此养成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教学《夜晚的实验》,可以这样展开:

1.俗话说:好习惯,益终身。谁能告诉老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工作?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2.结合课文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怎样把它们读好。

3.请将你在课前的学习成果作个汇报。

4.把你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个汇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形成能力和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的小练习,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等,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千万不能让自主学习走过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学法,让学生依据自己兴趣、个性、特点进行自主学习,自觉、自由、自主地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