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怀古别样情
2013-12-29李光云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 (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第一,这两首词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赤壁怀古》通过对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指挥若定的风流儒将周郎的赞颂,抒发了作者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向往以及对刘义隆的谴责,有力地抨击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行径,表明了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收复中原的决心。
第二,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赤壁怀古》的作者来到黄州赤鼻矶,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感慨万端,不禁想到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的“千古风流人物”,进而想到曾在赤壁大破曹军的周督都。《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登临北固亭,放眼四望,只见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自然忆起了曾在京口这个地方建功立业但早已作古的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
第三,这两首词都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如《赤壁怀古》里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句,既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征战场景,又是在叙述垂范史册的历史事件,同时也饱含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赞颂之情。
不同之处有:
第一,怀古目的不同。《赤壁怀古》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己,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排遣自己的苦闷心情;而《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为了讽今,借对孙权、刘裕等英雄业绩的怀念向往以及对刘义隆草率出师的否定,达到了对南宋统治者指责抨击的目的,表明了自己抗金的主张和收复中原的决心。从怀古的目的来说,《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比《赤壁怀古》的品位高得多。
第二,格调不同。虽说这两首词都是豪放派的力作,都给人以雄浑、高亢、奔放之感,但《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格调低沉,思想消极,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而《京口北固亭怀古》以雄浑、高亢、奔放的格调统摄全词,即使自己不被重用,深受苦闷折磨也不消沉,仍以廉颇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第三,联想抒情的方式不同。《赤壁怀古》是顺向联想,逆向抒情。作者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之水,顺向联想到一去不复返的“千古风流人物”,由此又想到雄姿英发的周瑜。这些都是为了从相反的方向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而《京口北周亭怀古》则是逆向联想,顺向抒情。作者面对依旧的“千古江山”,逆向联想到曾在京口建功立业却早已作古、无处寻找的孙权、刘裕等英雄人物;接着又以孙权、刘裕为参照,逆向联想到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北顾”,中原大地惨遭异族践踏的国耻,借对刘义隆的否定,指责和抨击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偏安一隅、饱食终日、不思收复失地的无耻行径,表明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作者单位:清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