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瓦解文化的墙

2013-12-29王薇

友声 2013年3期

5月14日,虽然刚刚进入初夏,但太阳丝毫不吝惜气力,向人们展示自己积蓄了一冬的能量。十多位工人在全国友协110年历史的院子里忙碌着,汗水早已湿透他们的衣裳,调音师抱怨着天气,把外套脱下为他心爱的调音台支了个凉棚。搭建舞台、铺设电线、安装灯光设备、布置乐器……随着每一项工作的完成,友协主楼前原本空荡荡的广场渐渐变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露天舞台,两旁的铜狮子奇怪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预感今晚这里要迎来一场不寻常的盛会。

敌不过烈日,音乐家们躲在主楼前的阴凉处等待最后的调音。虽然才认识几天,但我们已成为要好的朋友,边不停看表计算调音需要的时间,边开开彼此的玩笑。瓦西里坐在台阶上开始拉手风琴,我们装作路人往他的琴箱里扔硬币,他说要拿这些钱买块劳力士手表。在音乐和欢笑中,一切国籍、种族、文化、语言的隔阂似乎都不存在了。

这是一支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乐队,但却不是一支通常意义上的德国乐队。正如它的名字“法兰克福多彩四重乐”,乐手的组成足够多彩。瓦西里,幽默开朗的手风琴手,来自俄罗斯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但他的姓氏杜克却是典型的日耳曼色彩,原来他祖上是当年随叶卡捷琳娜女皇从德国搬到西伯利亚的;安吉拉,巴西裔打击乐手,身材玲珑爆发力却极强,对于她而言,音乐是一切,而一切也都是音乐,下午她在友协食堂几十个锅当中敲敲打打,终于选定了一个心仪的,晚上她要用这只盛满水的锅演奏一曲;丹尼斯,年轻的土耳其民乐手,他演奏土耳其民族乐器萨兹琴,萨兹既能制造出带有宗教色彩的回旋声场,也能讲述尘世间的嬉笑怒骂;马蒂亚斯,钢琴家兼制作人,是乐队里唯一的德国人,并且有着德国人一切的美德,严谨、深刻,求知欲强,却不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别人之上,他的性格像一块磁石。乐队以外,还有一位大人物舍培德。熟悉中德民间交流的人都会拍着手说“嘿,我知道他!”他是友协的老朋友,早在1986,他就与友协合作邀请德国著名摇滚乐团巴普访华巡演,这是第一支来自德国的流行乐队访问当时还很神秘的中国。舍培德对中国的感情很难用语言表述,他拥有一切可以和他中国朋友联络的社交工具,从博客、微博、微信到QQ,签名档上永远都是那句话:我的中国朋友是我的第二个家。

当夜幕降临,五彩的灯光在黑暗中打开第一道彩虹,一场名为“中德友好之夜”的音乐会开始了。这是一场世界音乐风格的音乐会。“法兰克福多彩四重乐”的音乐带着故乡的烙印,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激情四溢,这种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方式,体现了法兰克福这座城市的文化多元性。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来到繁华的法兰克福、充满异域风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迷人的亚马逊河畔和辽阔的西伯利亚森林。然后,最让中国观众激动的是那首改编过的《金蛇狂舞》。当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台下观众先是一惊,随后报以响亮的喝彩和掌声。来源与中国民间音乐的旋律在外国音乐家的诠释下变得既新鲜又亲切,起初有些对“世界音乐”一头雾水的观众开始跟着旋律舞动身体,让他们感动的是西方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认同以及中西音乐的完美融合。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的喝彩声中,乐队一反常例的又即兴演出了一曲。北京著名的德国音乐策划人霍吾道激动地说:“真不好意思,但是你知道么,我哭啦!被这音乐和气氛打动的。友协太漂亮了,这里是露天音乐会的最佳场所。”我看着像小孩一样激动的吾道说:“你的眼泪可是对音乐会最高的评价呢!”要知道,大名鼎鼎的霍吾道可是策划过上千场音乐会的人啊。

中国是什么样?德国是什么样?当这些问题被干巴巴的提出,人们恐怕一时难以作答。但当这一切融进音乐,答案就出现在人民幸福的脸上、鼓掌的手中和含笑的眼里。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隔阂似乎是最厚重的一堵墙,但当音乐响起,那堵阻隔理解与友谊的墙就被慢慢瓦解。正如出席音乐会的全国友协李建平副会长在讲话中谈到的,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都离不开民间的友好与信任。人民间的友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音乐就是一种高雅且愉悦的方式。音乐家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人们心中传播友谊和信任。这就是友协举办“中德友好之夜”音乐会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