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因影像而美丽(上)
2013-12-29吕尚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VevFoyNsMK35w3FCCt9wMN.webp)
2013年10月底,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纵观本次参与终评的44部青少年科学DV活动短片(小学组18部、初中组12部、高中组10部)和科普动漫短片(10部),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影像让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丰富而美丽!
科学影像短片特别是科学DV短片,采用摄像机拍摄记录画面声音、图形动画辅助表现、计算机非线性剪辑的方式,将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模型解释等科学探究步骤活灵活现地记录和呈现出来,便于通过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显示器、掌上终端(Pad)、手机等屏幕进行生动的表达交流。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CDSHC89ZGPWfconpQ6FnbB.webp)
本届影像节获得小学组最佳作品奖的作品《躲在壳里的杀手!》和获得单项奖的作品《蝴蝶园里的发现》(小学组,最佳实验设计奖)、《生命的繁衍》(初中组,最佳观察奖)、《村中水塘里水黾消失之谜》(高中组,最佳选题奖)4部短片,均选择了特别适合用动态视频画面表现的动物作为科学探究的研究对象。《躲在壳里的杀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生物入侵品种非洲玛瑙螺,短片中“主角”非洲玛瑙螺在它的“入侵地”大摇大摆地觅食交配;《蝴蝶园里的发现》为观众带来了栩栩如生、蝴蝶花间飞舞的精彩画面;《生命的繁衍》全程记录了大多数人未曾目睹的热带鱼产卵、孵化过程;《村中水塘里水黾消失之谜》则拍摄了身体细长轻盈、浮游于水塘的水黾。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EAVeZ6a9sJW6e9GjbTWnCZ.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gR4snXJFJmg4ySCmV2P6bY.webp)
在亿万年的地球发展史中,这些生灵们——无论原生于非洲还是亚洲,无论色彩艳丽或者单一,都是人类相伴相依的朋友。即使是生活于乡村小水体中小小的水黾,也是珍贵的生活水体指标生物,它们的消失,就是在向人类发出的SOS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入围终评的《探秘笋子虫》和《消灭米虫》在选题上就值得商榷了。摘录部分《探秘笋子虫》的解说词如下:“捉几只笋子虫,摘除它带钩子的一段足,将竹丝从笋子虫胸前的一只摘掉带钩的一节的地方插进去,插紧插牢,然后将竹丝摇起圈来,摇不了几下,?笋子虫就开始嗡嗡飞起来。最有趣的还是做风车……飞动的笋子虫就带着这个小小的架子自己旋转起来……笋子虫和它的幼虫是可以吃的,或油炸,或木炭火焖”——解说词已经令人毛骨悚然,实拍的画面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感受!虽然生长于竹林的笋子虫和生长于大米中的米虫对人类而言可能是“害虫”,但科学探究仅仅从益虫害虫的角度出发颇显狭隘;另外从“动物福利”原则出发,人类以笋子虫之苦为乐,也是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不宜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