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墨韵碑帖盒
2013-12-29陶琦
古代士人求取功名,除了学优,还要书法端楷工整,遒劲逸丽,才能给阅卷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若是笔迹粗率潦草,字体拙劣,文章再好也无用。所以,古人很注重对书法的训练,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古碑帖临摹,从中吸取营养,掌握笔意要诀。由此,孕生一种专门存放碑帖的盒子,以供珍藏书法拓本或影印本之用,是练习书法的必备用具。如今作为一项文房清玩,成为了玩家追逐的藏品。
旧时之人习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碑帖放置旁边仿照,称之为“临”;二是以透明光洁的纸覆在范帖上描摹,称之为“摹”。两者都是习字的必经历程。各种书法拓本就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者可根据古人笔意,学得字形的架构、布局、运笔、收笔、停蓄等各种书法技巧。而从古碑刻摹拓下来的碑帖,多用珍贵的纸张印制,其中一些碑刻已经亡佚,留存的拓本是不易得的孤本,须妥善保存。故有经验的人会将碑帖存放到专用的盒中,避免纸张受潮或过于干燥,导致毁伤。苏轼有诗曰:“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北宋时期,碑帖盒就已是文人书斋里的常见用具了。
碑帖盒的选材十分讲究,多用竹木制成。因竹木在恒温恒湿方面,具有稳定性,纸张存放其中,可避免受潮皱起,或干燥收缩,导致开裂破损。其次是一些名贵的竹木材质,如小叶紫檀、黄花梨、金丝楠、香樟木,自身都带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能防虫蠹之外,还有御霉抗腐的作用。再者,碑帖拓本都较一般书籍为大,竹木材质可根据拓本的大小厚薄,量身定做。还有就是竹木的色泽柔和,具有清晰的纹理和良好的质感,制成的盒子,滋润悦目,于实用性之外,还有不错的观赏效果,不论陈设或把玩,皆趣味无穷。
碑帖盒的造型,乃为扁平的方盒,盒身由一格至数格不等,便于存放不同的拓本。其构造,有连体式的,也有分拆式的。连体的碑帖盒,盒盖与盒身用铜质合页连接,边角也多包镶铜片加固,箱口设有搭扣,可以上锁,易于保管和携带。分拆式的碑帖盒,盒身就像一个个屉盘,既能独立分开,也可摞叠在一起,上面加覆盒盖,就能存放多本碑帖。此外在盒盖及盒身的位置,还经常有雕花或用螺钿、铜丝镶嵌的图案,形成实用性与艺术审美的双重结合。
若是介入收藏,最重要的是确定碑帖盒所属的时代。若是近代仿制,即使用材名贵,价值也不会很高。其次是看工艺,若是形制、造法或花纹图饰有着独到的特点,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鲜明特色,闪耀着工匠的智慧光芒,自然也更被人看好。再者是注意其文化价值,若经名人使用,或有名人题字留书,价值也会比一般的凡品高出很多。
(责编:一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