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重格脱俗境
2013-12-29奕言
付满乐(老乐),1965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美术学院。
2003年,作品入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展;2005年,作品入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美术特展;2006年,作品入展第六届全国工笔画艺术大展。作品被多家艺术馆、博物馆及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艺术机构收藏。
付满乐是我所熟识的一位很有才气的优秀职业画家。他的写意中国画,很雅。
雅俗之分,自古就有。《论语》中有“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的说法,自此划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雅”和“俗”的分野。后人将“雅”“郑”之辩用于论画,遂有画论中的“雅俗”之说。北宋画家韩拙认为“作画之病者众矣,唯俗病最大”,是属于“笔墨格法气韵”方面的毛病,这是很有道理的。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强调“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黄宾虹先生解释:“邪是用笔不正;甜是画无内在美;俗是意境平凡,格调不高;赖是泥古不化,专事摹仿。”邪、甜、赖皆非雅,实际上也是一种广义的俗。
对一位画家特别是一位职业画家而言,在浮躁的社会想保持好的画品,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要防止难耐寂寞,而走“行不由径”的歧路,或做“为利折腰”的弃守。当年初出茅庐的潘天寿就是接受了大画家吴昌硕的告诫,才有了他沉潜一生“血战古人”的坚守而终成一代宗师。奉献与执著,才有可能拥抱真正的艺术;计利与旁骛,即使“年仅弱冠才斗量”,也会堕入俗世而难成高格。
付满乐搞过装修设计,谙于经商赚钱之道,但他事俗务而有雅好,从未放弃对美术事业的执著与追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转向专业美术创作后,他没有为生存而迎合流俗,而是在审美取向上始终尚雅重格,坚守了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大道。这些年来,他先后尝试过油画、版画、工笔画和当代艺术,这些积蓄的正能量在他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迅速爆发出来,使他的写意山水很快就从庸常的山水图式中脱颖而出,初步形成了个人的风貌。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传统的山水样式已在现代审美理念的观照下,作了颇具时代气息的提纯、组合和转换,传统笔墨的韵味和明丽雅致的色彩统一于现代感的平面构成之中,写景造境具有更加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其画作有了耐人寻味的多义性和让人品之不厌的“嚼头”。他的小写意花鸟画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貌,虽然在感觉上仍然可以看出得益于宋人工笔花鸟细腻用笔的浸润,但其聚焦局部的构图、略显夸张的造型和丰富色彩的穿插,都体现出当代性的审美意趣,从而与那些常规概念中的工笔画鸟或小写意花鸟拉开了距离。
行笔及此,我想到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那首很有名的诗:“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这是他流落临安街头,有感于卖画艰难而发的激愤之词。当然,李唐没有真的从俗而画起牡丹花,还是硬着头皮画那些不入时人眼的山水画。否则,中国画史中就会少一位伟大画家,而当年的坊间市井、茶楼酒肆中则可能会多一个口沫横飞、油光满面的“牡丹王”。有感而发,这里也吟得几句打油诗:“画品需尚雅,唯俗不可医。重格千古事,修养筑根基。学识需常进,中西还并蓄。知变能守常,名利何须计。牡丹亦惹人,称王则不必。留得好胭脂,画出新天地。”
愿以此诗持赠付满乐君,祝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厚基固本,勇猛精进,终成大器。倘他日大成,记着画朵雅牡丹送我。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