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秧歌王——杨国梁

2013-12-29龙全忠

当代人 2013年10期

唐山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评剧、大鼓和皮影,被人们誉为冀东的“三枝花”。而仅次于“三枝花”深受民众欢迎的,就是遍布城乡的冀东大秧歌。

每到傍晚,滦州古城的万家灯火不但把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群映照得如同白昼,而那大街小巷演出的各种秧歌,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人驻足观赏。月月有节庆,天天有活动,是古城旅游景区最大的文化娱乐项目,其中冀东大秧歌是每晚必演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民俗文艺节目。“让冀东秧歌走出冀东,舞出身姿,扭出水平”,它的组织倡导者就是滦县当地普通农民、43岁的秧歌高手杨国梁。

如果不是和他聊个把小时,不亲眼看看他的秧歌表演和耍扇子手法,仅从他的装束和相貌,很难想象出他就是冀东有名的秧歌王。杨国梁除了一年到头忙于自己的大田作物,农闲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扭秧歌,只要欢快的锣鼓和悠扬的唢呐声响起,他的激情就马上沸腾起来。从肢体的扭动到眼神、耍扇都是那样投入。他可以扮演冀东秧歌中的所有行当,从轻盈秀美的小姐、年轻潇洒的公子到蛮横无理的丑婆,只要一上场,他总能演绎得惟妙惟肖。冀东秧歌虽然很少有说唱的台词,但杨国梁舞动肢体语言,调动人的所有视觉感观,比单纯的舞台说唱更具魅力。每逢节假日和大的秧歌赛事,杨国梁总是带队参加演出,有时还受聘到其他乡镇秧歌队做辅导。有许多行家里手评价,只要杨国梁在场,多么高难度的秧歌比赛都不愁拿大奖,可见他在这方面的口碑和影响。

2009年,杨国梁作为冀东秧歌的领军人物参加了当地组织的大型“感恩万里行”活动,赴河北西柏坡、安徽小岗村、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四川北川等地演出,每场精彩的秧歌表演都让当地观众拍手叫好,尤其是杨国梁独创的秧歌扇子功,一把普通的彩色舞扇在他手里千变万化,只要杨国梁涂脂抺粉扮上装走上舞台,柔软的腰肢、蹁跹的舞步、妩媚的眼神,踏着鼓乐的节奏,他总能形神兼备地扭出人间百态,扭出风情万种,扭出冀东秧歌的神韵。他的舞步身姿不亚于科班出身的演员,自然有无数观众为他拍手叫好。

杨国梁天生就喜欢扭秧歌,他曾经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步出家门到外地学习,多年的勤学苦练才使他成了当地有名的秧歌王,慕名拜师者众多。1990年,风华正茂的杨国梁参军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舞友,但他在繁忙的军事演练中仍没有放下自己的爱好。节假日他自己扮装,靠音响伴奏在军营里为战友扭秧歌,找乐趣。他那高超的演技让战友们赞叹不已。有一次他去河南洛阳某部文工团看望战友,正巧部队舞台上有几个团员练习手中的舞扇,杨国梁主动登台示范,他娴熟自然的扇子功让专业文工团演员也自叹不如。

2003年,杨国梁复员回到家乡,一面耕种几亩农田,一面经销建筑材料,他的勤奋和诚实使小日子过得很红火。生活富裕了,杨国梁更有精力投入自己的所爱。三里五村只要有秧歌演出,杨国梁几乎场场都到,而且每场都博得个满堂彩。为了扮演不同的秧歌演员角色,从各式服装道具到各类化妆用品全是他自己不惜重金挑选置办。每逢年终岁首大的节庆活动,他更是个大忙人,从地方秧歌队的组织、节目编排、艺术辅导,他跑前跑后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多年来在冀东大地他既是公认的秧歌赛评委,又是一名出色的秧歌演员,参与的各种秧歌比赛和演出难以计数,各类获奖证书有厚厚一大摞。2010年他参加了全省只有54名秧歌名家参与的健身秧歌教练和裁判培训班,更为他的爱好夯实了基础。

2011年,当复建的滦州古城仿古建筑群形成旅游规模之际,天南地北的游客每天都络绎不绝。古香古色的滦州古城为冀东秧歌爱好者提供了理想的演出之地,古城旅游公司的重视与投入更为杨国梁施展才艺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从组织冀东秧歌进古城的那一天起,杨国梁就被聘为滦州古城民间秧歌编导,历届秧歌大赛他都是最有发言权的评委,每次大型秧歌演出他都披挂上阵,组织带领自己的秧歌队为冀东秧歌赢得无数荣誉。

杨国梁的高超秧歌才艺,源于他刻苦的学习演练。评剧、歌舞他都善于吸收其中的精华融于自己的秧歌技艺。一次他在外地观看戏曲电影,上映的是评剧名家新凤霞的代表剧目《花为媒》,剧中人物张五可与贾俊英在后花园相会有一个赏花对唱的片段,其中的水袖舞姿、含情脉脉的眼神着实让他动情。电影散场后,他悉心揣摩剧中的一招一式。最终自己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华,把它融于冀东秧歌小品《人面桃花》的剧目中,他扮演的村姑俊俏靓丽,惟妙惟肖,每次演出都让人们赞叹不已。

民间秧歌俗称草根艺术,表面看谁都会扭两下子,但要扭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胜人一筹,决非易事。杨国梁出身秧歌世家,爷爷就是当地的扭秧歌高手,父母更是执迷于这种民间艺术。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和爷爷学扭秧歌。青年时期农村流行踩高跷扭秧歌,普通人两腿绑上一米左右的大高跷走起路来都吃力,更何况还要扮上戏装腾跳扭出舞姿,但他硬是靠不甘人后的吃苦精神勤学苦练,闯出了名堂。早在十几年前,杨国梁的秧歌高跷就名扬乡里了。

随着秧歌演技的提高,杨国梁已不满足当地普通的秧歌舞姿,几年前他慕名拜全国秧歌名家、曾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扭过秧歌的民间艺人伦宝山为师。经高手点拨,又苦心钻研,杨国梁的秧歌演技与日俱增。尤其是他创作的组合扇花,做到了人随扇舞、扇随人意、人扇合一。他的肢体、面部表演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扭秧歌是大众艺术,可谓遍布大半个中国。东北秧歌的豪放大气,江南秧歌的灵秀乖巧,冀东秧歌与这些不同的是剧情表演,它不是要求整齐划一的舞姿或曲调悠扬的说唱,而是要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舞姿、肢体、眼神反映剧情内容、人间的喜怒哀乐。所以冀东秧歌较其他秧歌表演内容更丰富、艺术内涵更广泛。

杨国梁最大的心愿是:让脱俗的冀东秧歌在载歌载舞中走进国家大剧院,走进央视春节晚会。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