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如何实施乐学?
2013-12-29
一、乐学课堂的特点
1.师生平等,气氛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乐学课堂环境的前提。在地理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是关键,应改变过去的权威思想,倡导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想学生所想,以慈母般的真情去温暖每一颗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善于做自我调整,不能把生活中烦躁、焦虑等消极因素带入课堂并转嫁给学生,应努力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善于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与表扬;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导演、是幕后策划者,通过教师引导、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快乐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施展。如在学习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还是一个“资源小国”时,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正反两组收集资料、进行辩论,而教师则是辩论的主持者和裁判。
3.师生同乐,提高效率
从课堂表现来看,乐学课堂应是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快乐。教师通过认真研读地理课标、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整合地理教学资源,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快乐体验,并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资料表明:人在轻松时,思维最活跃,对学习的事物会产生浓厚兴趣,学习的效率也最高。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地理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促进,让师生都会收获快乐。
二、乐学课堂的实施
1.创设情景,乐在体验
创设情景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以掌握知识,促进能力发展,使学习成为追求知识的愉快体验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用好此环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青藏地区时,用歌曲“青藏高原”引入,学生听着优美、高亢的歌声,看着青藏地区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服饰、饮食、文化宗教等人文景观,心情仿佛飞到青藏高原上,感觉置身其中,非常迫切想去了解这片神秘的土地,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
2.主动参与,乐在探究
主动参与是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深入讨论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学习七年级“地图”一节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先画一幅教室平面图,再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可能每个学生画得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图上的符号也不相同。但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要让别人看懂你画的平面图,图上应该有哪些要素?”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3. 贴近生活,乐在熟知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地理技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带入地理课堂,让学生在熟知的情景中感悟,既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如在学习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时,可结合学生生活的家乡重庆进行学习。重庆夏热冬暖,夏季是著名的“火炉”,冬季几乎不下雪。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明确主要原因是夏季常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容易形成降雨,再加上重庆处于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发,所以成为长江沿岸著名的“火炉”;而在冬季,由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因此冬季不太冷,重庆人也就很少在冬季看到下雪。通过联系生活的学习,学生可明了身边熟知的地理现象,从而学习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4. 适时鼓励,乐在自信
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作用非常重要,无论在智力、体力或是处世能力方面,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撑作用。而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并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和培养。如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诉他们:“没关系,只要坚持,困难会克服”;当学生答对某个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应给予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信心十足,更加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积极鼓励,这是学生自信的源泉。教师的鼓励一定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得主动、学得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