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细节 成就精彩
2013-12-29王洪伟
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细节、优化细节,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关注细节,预约精彩,让课堂充满灵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为实施教学去充分预设,为意外生成留有时空,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预测。因此,教师课前要准确地、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能在课堂上驾驭教材,生成精彩。例如,两位教师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
(教师A)
师:有6个桃要分给悟空师徒二人,有几种分法?(生答略)哪种分法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方法比较公平。
生2:不公平,因为悟空干活多些,应该可以多分些。
师:八戒来了,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他们对哪种方法最满意?为什么?
生3:师傅1个,八戒2个,悟空3个最合适。
生4:按饭量大小分,八戒多点。
……
(此时教师无法控制局面,课堂越来越乱)
(教师B)
师:要把6个桃分给师徒二人,怎样分他们才会都没意见?
生1:每人分3个没意见,因为他们分得同样多。
师: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那把6个桃平均分给三个人,可以怎样分?
生:每人分2个。
……
显然,教师B不仅考虑到小学课堂情境的趣味性,还抓住了除法的本质——平均分,并通过提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有效思考。而教师A用的“公平”并不等于“平均分”,细微的差异让学生思考偏离教学方向,费时低效。因此,教师只有充分钻研教材,紧扣教材设计情境,才能预约精彩,让课堂充满灵性。
二、捕捉细节,用心感悟,让课堂充满智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关注细节,才能彰显出教学机智,生成别样的精彩。
1.于细微处巧妙引导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在关键处、细微处巧妙地给予引导、指点,不仅能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给出2︰5=0.4︰1、60︰2=150︰5、2︰3=6︰9三个比例,让学生观察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不一会儿,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想法,于是教师提问:“你的发现是不是偶然现象?”同时要求学生写比例式,并验证自己的猜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可有个学生却说这个规律不适合所有比例,如3︰5=7︰9就不对。这难倒了许多学生,一会儿有学生说:“你举的例子不是比例,因为比值不等。”教师抓住这一生成资源,于细微处指导学生从反面再次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重点讲解,巧妙总结,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提升。
2.善待错误,发现精彩
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引领学生探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因错误而精彩。例如,教学“认识千米”后,让学生填空:天安门城楼高35( )。学生有的填“千米”,有的填“米”,还有的填“分米”,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天安门城楼不熟悉,将长度单位混淆。如果教师针对学生这一错误出示实物或教学课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再次感知每个长度单位的具体表象,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然后教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的角度修改错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反思,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这些看似简单、意想不到的错误,不仅传达出课堂的真实信息,还锻炼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机智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实现师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三、把握细节,创造精彩,让课堂充满惊喜
我们不可能关注到课堂中的所有细节,但只要把握关键性细节去突破,就能让课堂充满惊喜。
1.把握全体学生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我知道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所以首先出示一座山的图,让学生画山的高,学生兴趣盎然。可是我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特点后马上让学生画三角形的高,结果有些学生连三角板如何放都不知道,这说明我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握不够。在获得这一反馈信息后,我马上在投影上演示作高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把高由文字转化为形象语言,生成了这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
2.把握每个意外
教学中,学生可能在一瞬间获得灵感,进而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就遇到始料不及的意外。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教师要高度关注,把握好契机并及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这问题我课前没有预想到,如果我随便找个理由搪塞,不回答或不去解决这一问题,一定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使本来可以生成的精彩溜走了。于是我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体验,把握每个意外,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启迪。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