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听课小感

2013-12-29吕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2期

近日,笔者有幸在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现场观摩了几节参评课,颇有小感,现梳理如下。

一、关于活动主题

本届的“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其实包括三大课型:信息技术8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共6节。评选采用同组评委评这三组课的方式进行,先在微机室进行信息技术的评选,再转场进行综合实践、劳动课的评选。这种形式的评选课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第一感觉是有点“杂糅”。根据新课程设置意见,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三大学习领域。但是在真正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中,这三门课是单独开设的,任教的教师专业背景、驾驭课堂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把这三门课“杂糅”在一起评比,无形中就减少了任这三门课的教师的赛课机会。举例来说,中区这次参赛的是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信息技术教师就没有机会参赛;任城区参赛的是信息技术课,而劳动、综合实践教师也就无机会“出线”。这不能不说是种无奈。

二、关于赛课

我只听了第一天的7节信息技术课。第一次听“市级赛课”水平的信息技术课,7节课听起来感觉还是有些感触的。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很实用的,所教所学的知识点都很实用。再就是教师的基本素养都很好,语言素质、驾驭课堂的素质还是不错的。下面谈谈听课中的印象。

1.课件。课件做得都不错,其中有位教师的课件做成了网页形式,把一节课要学的内容、目标、流程均设计在网页内。这样既显得课堂环节流程清晰,又减少了来回切换课件的麻烦。另外,课件的设计制作都结合了学生的学情,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如有3位教师的课件都采用了“喜羊羊”这一角色情境贯穿教学环节始终,趣味十足。

2.教师。无疑,讲课教师是赛课中的焦点。他们承载着压力参加比赛,现场的评委、听课教师约有40来位,讲课教师的表现可谓参差不齐,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紧张”,具体表现为:忘词儿,环节缺少过渡,课件、广播教学切换不同步,拖堂,缺少赛课经验。但总的来说,参赛教师们还是发挥正常,均较好地完成了赛课任务。

3.课的设计。第一次听“市级赛课”水平的信息技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的流程性比较强。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递进、练习,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参与教学。有的教师采用了“牵引法”,就像“拽”东西一样,一件一件地往外“拽”;有的教师采用了“探究法”,学练结合。

4.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不到位,表现在学练之后却没有进行展示评价。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练得怎么样了?好在哪里?哪里还需改进?这些都需要展示评价。可是,有的教师却没有进行评价,只是为了“赶环节”而匆匆“走过场”;还有的教师评价时缺少技巧,表现在联机展示时一个个像“嘣料豆”一样进行——“谁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的机器号——”这样,一个一个地找学生的机器号,再联机展评,显得展评环节不连贯、不紧凑,而匆匆忙忙之中现找的学生作品也不具代表性。我想,可不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就要有选择地筛选出部分学生作品,手里拿个小本,用笔记下学生的机器号,展评时集中进行,集中展,集中评,这样就缩短了现场找学生、找机器号的时间了。

5.学生素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提升得很快,有的比教师的水平还要高。可是,通过听课现场观察,发现学生普遍“手高嘴低”,表现在技能操作尚可,可是边操作边讲步骤时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卡壳”,这与平时的训练不重视口语表达有关。学生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用语言表达,我想这是以后训练学生的关键点所在。

6.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时候要赶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位教师就做得很好。他在每个小组指派好组长,引入小组竞争机制,看看哪个小组效率最高,实际操作时由小组长组内巡查,完成得快的同学帮助动作慢的同学。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作品的完成度,为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节省了时间,也较好地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机房上课,学生“把玩”电脑的兴趣高涨,低着头自顾自地操作个不停,容易导致课堂纪律松散,继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这就需要教师多用些调控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每节课学生上机操作时,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硬件上的、软件上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并要有足够的课堂经验来处理偶发事件。

2.对课堂结构的把握。首先要理清授课类型(理论课、学习操作课、作品展示分析课和实践创作课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评价时也要围绕这节课的重点进行评价。

3.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对语言的运用不需要像文化课那么严格,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信息技术课上有好多专业术语都需要教师规范运用。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有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