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3-12-29王华平
众所周知,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它是学习数学和其他科目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和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引入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介入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又整体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但也衍生了一些教学问题,即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明显下降,很多小学生在低年级运算能力还可以,但进入中、高年级后,其计算运用能力大大下降。
一、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通过大量的事例得出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分析:
1.口算能力差
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为了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率,本来可以口算的却用笔算,甚至连一些最简单的数学题目也用笔算。这种算法虽然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但数学计算的整体效率却降低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可能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但到了初中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初、高中那种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不少学生在数学练习或数学测试中,压根不用草稿纸,要么是麻木的口算,要么是把计算步骤写在手上、写在桌子上。这种思想上的忽视,必然会导致学生数学计算题目上的失误。
3.书写习惯差,书写工具不齐
很多小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认真,做题目时草草了事,结果出现了0、6不分,1、7互变的失误现象;或者是在计算题目时改了又涂,涂了又改;或者是对做出的题目过于自信,做完后压根不去复查,只想尽快完成,敷衍了事,最后导致数学计算能力退步。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用笔算、口算、计算器等三种计算方式进行数学题目的计算,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其次是注意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计算教学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己编一些数学题目,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口算比赛;或者是老师布置一定数量的数学题目,用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获得前三名者进行鼓励或者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计算教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可见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运算最重要能力之一的口算,学生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对一些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形成固化记忆,做到脱口而出,并且准确无误,
3.口算训练经常化
口算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口算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不要让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掉链子。凡是能用口算算出的数学题目尽量让学生用口算解题,让口算熟练化,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反应速度,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才能有利于数学计算能力的技能化。其次,在口算训练经常化的基础上,要灵活设计一些多样的练习题型,并尊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如在10之内的加减法要在口算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化;2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用一些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特别是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灵活运用“凑整”这一技巧,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4.简便计算多样化
毫无疑问,简便计算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运算和解题的能力,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简便计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目前,很多数学教师也在积极汲取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并努力贯穿到数学课堂中。比如在给出一道题后,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也乐此不疲,当学生列出多种方法后,老师一般会让学生采用最喜欢的那种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可行,而且也符合新课标要求,但本人认为,如能把学生解题总结出来的“火花”进行归类,并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比较,这样的解题教学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学生也会在比较中进行自我反思,在潜移默化中让多种计算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最终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更高层次。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多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体罚、题罚、题海战术等“逼迫”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都已过时,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只为抛砖引玉,以期共同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