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新媒体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2013-12-29吴信训

新闻爱好者 2013年1期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客观上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可喜的是,在当今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奋力进取的重大现实目标。

作为传媒研究者,我们注意到,在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试点改革的新阶段,如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特有的功效。为此,由我领衔的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规划了重点资助项目“我国城乡IPTV受众需求与使用的比较研究”,由我的博士研究生高红波具体主持实施。

该项目将我国第一个成功应用IPTV的农村试点——河南省巩义市作为典型个案,并选取了上海和河南552个典型用户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量化研究,证实IPTV的使用与需求对农民现代化观念具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建构“中国IPTV城乡传播体系”的新思路。该研究以“电视机+宽带+机顶盒”的IPTV为例,用发展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IPTV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及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新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人口素质,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创造有利的条件。在IPTV产业研究的纷纭见识中,这样的结论,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关注点和高度。

三网融合后,传媒产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扩张,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避免“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重视我国城乡区域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增值业务,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城乡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信息滑板”功能和对“现代观念”的提升作用,以助于从根本上着眼努力实现“市民与农民”在人的文明化进程意义上的同步演进。

具体说来,重视和发挥新媒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中西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新媒体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第二,对于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终端载体的“家电下乡”应作进一步的政策倾斜,确保新媒体终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第三,针对农村受众需求特点,创新性地提供内容服务;第四,有针对性地提高受众媒介素养,避免“数字鸿沟”的扩大,促使新媒体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提出的很多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中对农村IPTV公益性的论证与呼吁尤其具有建设性,受到众多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希望作者能以此为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从更广阔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农村IPTV的公益性价值和功能及其健康发展的路径问题,为新媒体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进行理论探索。

(《中国IPTV城乡传播体系建构研究》,高红波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7月)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大学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