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传授女人经

2013-12-29元元

海外文摘 2013年3期

妈妈教我做淑女

李·史密斯

我的妈妈是个典雅讲究的南方女人,她也一直教我这样做,虽然我不是那块料。

妈妈出生在弗吉尼亚州,有个昵称叫“吉格”。她是经济学老师,走遍了弗吉尼亚,后来和家在阿巴拉契亚山里一座小镇上的我爸结了婚。爸爸和祖上几代人一直生活在这个小山沟里。妈妈竭力教爸爸和我们几个孩子追随潮流,她不喜欢山里人几乎每顿饭都吃的玉米,自己用杂面给我们做脆饼干吃。她坚信食物金字塔的说法,做什么吃的都喜欢“搭配”。每天晚饭时妈妈还会把一些鲜花摆上餐桌,她说这也算作一道“菜”。虽然在山里住,妈妈出门时也会穿上高跟鞋并涂上口红。她每天都穿得整整齐齐,即使是去一个小地方也如此。她喜欢交朋友,也愿意了解他们。念高中时,她是公认的“班花”。没人讽刺她做作,镇上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吉格小姐。

妈妈性格开朗,对人也非常和气。她知道怎样让一屋子的人和谐相处,也善于劝导别人,让他们快乐起来。吉格所到之处,每个人都会更开心。我从小就记住了妈妈教我的“淑女经”,比如“女人永远不要太看重钱”、“女士不能不文雅地(像我那样)坐着!”

但当我长大后,我发现有些话也不是很有道理。“女士不能冷场”在社交中可能有助于缓解尴尬气氛,但是话说回来,谁会喜欢一个喋喋不休的人?还有一句:“女士不能强出头”。如果一个女人需要强出头——比如在面对是与非或在保护自己的时候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女士永远不要直接表达愤怒”,这句话现在对我来说是一句可怕的忠告。谁都会遇到需要表达愤怒、为自己辩护、表达想法的时候,每个人(尤其是女孩)都必须得有这个能力。克制的另一面是自我压抑,我那可爱的妈妈一辈子都在忍受着压抑之痛,当然,我们从没碰过她的痛处。

怎样嫁个好男人

安娜·昆德兰

我的妈妈是个保守又和气的人,但我的暴躁脾气却也让她有点儿难以忍受。也许正是因为对我的脾气放心不下,妈妈除了告诉我很多梳妆打扮的技巧外,她给我的大部分忠告都离不开我应该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以及结婚的条件。比如:

“不要嫁给名字叫乔治的男人。”

不知此话道理何在,但我确实照办了。

“在你的婚礼上不能有花童,她们会让新娘减少魅力。”

照办。

“找一个会跳舞、会逗你笑的男人。”

我照办了,妈妈,现在我和丈夫结婚已经34年了。真希望你能活到现在,让我能告诉你这些。

怎样了解男人

马莎·麦菲

“男人就那样”,妈妈不知说过这话多少次,这是她对男人的一种洞察、一种抱怨。她这话指的也许是个游荡的眼神(她弟弟和他的秘书私奔了),或者是男人的胆大包天(我的继父有一次在玩扑克时赢了一大笔钱,回家后在我们面前把钱抛向了空中,他的几个亲生孩子赶忙趴到地上去抢)。她这话指的也许是男人的一次犯傻或者恶作剧,甚至是男人的一次情感表白:继父把一些鲜花种子放进信封寄给了我妈,信里的纸条上写着“我依然想念着你”那是三月的事,他在当年十一月去世了。

我们一般是能原谅她的唠叨的,这些唠叨多数是她对男人的做法表示接受的一种方式,她选择了难得糊涂,而不是较真。这也是她传给我的一句箴言,让我将来在需要的时候、在心痛的时候能想得开。

妈妈那个时代的女人从小就养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但是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她没向我灌输过那个思想。她教会我应该怎样照顾自己。这样,即使被男人抛弃,我也能好好活下去。我从小到大都在听她评论政坛、商界、运动场上、甚至媒体中的性别歧视,同时她也非常欣赏那些在男人领域获得成功的女人。“男人就那样”这句话让我感到困惑,因为我觉得那和一个开明女人应该说的话正好相反。

后来我长大结婚,有了一个儿子。

八岁的儿子和所有的男孩一样,喜欢耍枪弄棍、踢足球扔篮球,但是他最喜欢的是把客厅变成摔跤场。他会学着电视上摔跤比赛的镜头,从沙发上跳下来,扭住我丈夫的胳膊,我丈夫假装疼得呲牙咧嘴,然后攒足力气,冷不防来个反击。这时,我和女儿便逃进卧室,看着他们滚到地上打闹。女儿看着我。“男人就那样”,我不知说什么好,冒出了这句话。

怎样面对礼物

帕翠莎·沃尔克

妈妈给我讲过一个她的故事:“在我们结婚一周年时,我等不及要看你爸送给我的礼物。我猜那会是一串项链,可能是珍珠的。但是当我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袜撑——两个脚丫子形状的木头块,可以让他的袜子不缩水。我的心碎了,但还是马上向他表示感谢。如果你告诉一个男人,你不喜欢他的礼物,那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你东西了。记住:永远不要对一个男人说你不喜欢他的礼物。”

这是个最佳忠告,也是最差忠告。在念高中时,我喜欢男生送我的漂亮手镯和巴黎香水,我当然乐意向对方致谢,果然我收到了更多的礼物。后来我结婚了,当时的丈夫喜欢古董,我们住的街上有一家艺术品店,在结婚后的27年里,他经常会从那里买一些古董送给我:仿造的费伯奇耳坠、拜占庭手镯、釉彩瓷瓢虫,我非要说自己喜欢这些廉价礼物吗?

有一次我用最温柔的语气问他:“你就不想给我买点儿别的东西?”

“我喜欢埃及十字章。”他回答。

当然,妈妈收到袜撑后,曾“调教”爸爸去一个她认识的珠宝商那里给她买礼物。

珠宝商建议他给妈妈买一个镶钻的胸针。这次,妈妈打开盒子时惊喜地叫了起来,爸爸用爱跳出了曼妙的舞姿,妈妈满心欢喜。

那个男人送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是个希腊项圈,后来我把几乎所有这些假古董都退给了那家商店。

礼物再小也代表心意,礼轻情义重。如果我爱那位丈夫,他给我什么都会喜欢。但是他从不在乎我的感受,那么他送我的礼物也就失去了意义。真诚地对待礼物,也就是真诚地对待了对方。

怎样成长

尼古拉斯·斯巴克斯

我的妈妈有她的高招使孩子们成长,也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道理。她总是让孩子们知道,做出什么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应由自己来负责。她经常告诉我们:“人各有命,然后才是外界因素。”这是第一箴言。然后是:“人生欲望多,不能都如意”。接下来是:“生活永远都是不公平的。”而且她还能将这些道理综合运用,让你永远也别想争论过她,最后只好乖乖听话。有一次我告诉妈妈:“我想去沃纳橄榄球队打球。”妈妈回答:“人各有命,要是你在那里挨了打、擦破了皮、摔断了腿,下半辈子就有你受的了。”我说:“不会的,我跑得很快。”她答:“家里没钱。”我说:“但这不公平。”她答:“生活就是不公平的。”我说:“可我真喜欢打橄榄球。”她答:“人生欲望多,不能都如意。”妈妈就是用这三句话指引我们的人生旅途,不让我们脱离正轨,而又让我们感觉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是做决定的人。其实说到底,妈妈是在告诫我们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也是让我在人生中受益最多的三句箴言。

怎样举止得体

茜茜·斯贝西克

记得小时候,每次家里吃饭时,妈妈都会摆好桌子和饭菜,教我们正确使用餐具,但我对此有些不耐烦。“为什么非要那么做作?”我抱怨说,“我们都好饿!”

“因为我希望有一天你们和总统一起进餐时,也能举止得体。”她回答。

“噢,妈妈,那你真是异想天开。”

没想到长大后有一天,我真的应邀去了白宫,幸亏妈妈教过我。谢谢你,妈妈。

怎样保持冷静

帕翠莎·威廉姆斯

妈妈告诉我的最宝贵的一句话是:“一百年的事情谁能记住?”这句话她不知说过多少次。我做事有些吹毛求疵,从小就不是个乖孩子。所以当我做事太过火时,妈妈就要让我迷途知返,能够冷静地看待问题。

妈妈这句话让我把一个道理记在了心里:事情有时也许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糟,来日方长。一百年,这是妈妈目光远大之所在,而现在,妈妈本身也是年近百岁之人,却有着极好的记忆力。她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二战、原子弹的发明、人类登上月球,也看到了人们对iPad的迷恋。她把精力都放在了重要的事情上,友谊、家庭、好书,藉此安度一生。至于那些琐事、政治、烦恼,她一概抛诸脑后。

妈妈告诉我,一个世纪的时间是一个极好的循环,它能衡量出什么事才是重要的。百年过后,村子里的流言会不攻自灭,闲话会随风散去,心里的伤痛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痊愈。时间寂静无声,却会抚平我们生活中的伤痕;时间无影无形,却会成为人性弱点的救星。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