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吸引高知移民之道
2013-12-29马尔格特·泽斯拉夫斯基
不请自来的客人不会吃闭门羹,却会被关在铁丝网之后。澳大利亚政治避难者收容所的窗户上装了栅栏,小房间的房门全部用重重的锁紧锁着,警察和摄像机全天候监控。在5米高的金属电栅栏墙后,关押在这里的人一月又一月地等待着“居留权”的审核结果。等待之外,也不是没有文娱活动,他们可以打排球。
这个人或许不是真的难民,而只是想要获得旅行签证的非法劳工?澳大利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自主决定谁能够来到这里并留下来。那些在获得临时居留权之后不再回国的非法人员,都是破坏国家法定移民计划的惹事者。
在离悉尼不远的维拉伍德宿营地,一位负责人虽然声称他们在“提供服务”并称居住者为“客人”,但是这所谓的收容中心其实是一栋巨大的安全防卫式建筑,耗费纳税人每年约10亿澳元。而对澳大利亚来说,这笔钱花得很值:这里的措施可以震慑一些非法移民。
长年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和加拿大一样位于“理想的移民目的国”排行榜前列。对于接收移民,两国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典型。澳大利亚想要精心挑选他的新公民,然后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他们。能够给经济繁荣带来好处的人就会大受欢迎,他来自哪里则无所谓。
很多西方国家都急需高技术和高素质的移民,但要把他们吸引过来却并非易事,各国政府为此都大费脑筋。如德国急需工程经济、IT和卫生事业领域的上千名专家,但人才引进战略却一直收效甚微。2012年8月施行的专门针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移民申请人的“蓝卡”是德国联邦政府的再度尝试,它降低了准入门槛,例如对年收入的要求从6.6万欧元降到了4.48万欧元。然而,这似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澳大利亚人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专家认为不仅仅是因为宜人的气候和通用的英语。这种成功更多植根于为所有政党和整个社会都接受的灵活的移民政策。“多文化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现象。”悉尼大学移民研究专家斯蒂芬·卡斯特勒斯说。四分之一澳大利亚人出生于国外,跨国婚姻司空见惯,双重国籍是一项基本权利。
“澳大利亚人心态开放,为移民快速、和谐地融入他们的社会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我会想念家人和朋友,但德国?从来没有。现在,澳大利亚是我的家乡。”26岁的糕点师弗兰卡·慈恩勒说。她来自德国乌尔姆,现在生活在悉尼,学习企业管理经济学,为她的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努力奋斗。
今天澳大利亚的大多数移民来自新西兰和中国。70年代这里只允许接收白人移民,二战后,75万难民和700多万垦荒移民来到这里。这个国家没有听之任之,早在1945年就已经成立了一个部委专门主管“移民和国籍”。
澳大利亚国家建设最重要的支柱就是“技术移民”,移民准入控制只把机会给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的人,或者干脆就是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人。
“经济界和职业联合会代表一年至少和政府分析一次移民需求。”来自移民部的克鲁诺·库阔克说。仅2013年上半年,预计将有19万外国人移民到澳大利亚:他们是工程师、医生、木工……空缺列表上的192种职业之一。高知劳动力也成为澳大利亚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投资时最大的风险在于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移民部部长克里斯·鲍恩说。
澳大利亚通过一个复杂的积分评估系统对移民申请者进行分类。要顺利移民澳大利亚,至少要得到60分:英语水平必不可少,30岁左右有工作经验的人更有优势。仅仅手续费就高达3060澳元,如果求诸专业代理服务,所需费用可达1万澳元,所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也不可或缺。
在警方的证明下,优秀的潜在移民通过肺结核和艾滋病健康检查,并且性格定性为“良好”之后,政府会邀请他们申请长期居留签证。在这之前,所有人都要签署一份遵守“澳大利亚价值观”的同意书,例如平等和民主。
然后,成功的故事就拉开了第一章。“多年来,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活跃度和成功率都超过了平均值。”移民部官员库阔克说。糕点师慈恩勒女士说:“在德国,我能感受到持续的生存焦虑,而在这里,我有自信我会成功。”来到澳大利亚,是她一生中做过的最好的决定。
[译自德国《焦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