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研究所重大基础研究成果
2013-12-29
湖南省1∶50万地质图系
1974年,湖南省地质局向湖南地质研究所下达了湖南省1∶50万地质图编制任务,包括:1∶50万湖南省地形底图、1∶50万湖南省地质图、1∶50万湖南省主要矿产分布图、1∶50万湖南省主要构造体系图、1∶50万湖南省岩溶分布图、1∶50万湖南省主要沉积矿床成矿时期岩相古地理图和1∶50万湖南省主要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1976年,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完成图件编制和出版。
作为湖南省第一次编制的系列综合性基础地质图件,1∶50万地质图阐明了全省境内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并探寻某些主要矿产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较客观地反映了湖南当时基础地质和主要矿产的研究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普查找矿、科学研究和其他经济建设部门规划部署提供了依据。直至今天,湖南省1:50万地质图仍对认识和研究湖南省基础地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钦杭成矿带
西段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项目、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与成果集成》工作项目的内容,起止时间为2010年-2012年。
项目分别针对中南地区和成矿带西段,编制了39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并统计了全区的及不同地层、岩石、构造层、矿化等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区域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按照地质背景衬度法编制了39个元素的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以全部中南区误差调平数据采用累频法圈定单元素异常,再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组合,编制了4张多元素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以可较好剔除表生因素影响的矿化(富集)系数,按因子分析的元素组合累加编制了10张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提出了基于MAPGIS的异常梯度、平均衬度和矿化系数等地球化学找矿参数的构建方法,并以此及常规的异常特征参数对Au等8个主要成矿元素的18000多个异常进行了登记建库。
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下,成果报告针对成矿带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系统研究了主要成矿元素区域分布特征与分带规律;结合不同层次不同比例尺,即1∶20万中小比例尺和1∶5万~1∶1万大比例尺的相关资料,研究建立了钦杭成矿带西段主要成矿类型即金、铅锌、钨锡矿典型矿化类型区的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模型。按照地球化学因素转化非线性思想和相应的矿化参数预测法,以BP神经网络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研究圈定了各类成矿远景区41处,找矿靶区40处。以《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的资源量数据与“矿化系数”值异常规模 (即综合异常规模)进行曲线拟合,构建铜铅锌、钨锡、金银三类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模型,估算认为钦杭成矿带西段大约具有铜铅锌矿6千多万吨、钨锡矿9百多万吨、金银矿4万多吨的找矿潜力。
项目成果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的成果验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项目评审中均获得优秀,认为研究方法正确,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对于钦杭成矿带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年)
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建立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国务院部署开展了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湖南省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了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
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于2011年编制完成了《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年)》,该规划获得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于2002年12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规划根据“湖南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研究”、“湖南省矿业经济发展研究”、“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研究”、“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域研究”、“湖南省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湖南省矿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研究”以及“湖南省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研究”,对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和恢复治理作出了总体安排,并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全省矿产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该规划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促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转变矿政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