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小课题研究的生命
2013-12-29王洪丽
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是必然选择,但是对于课题研究往往望而生畏。鉴于此,笔者非常渴望把自己近年来对于小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考,与一线的同仁交流。笔者认为,做小课题研究并非那么神秘,只要做到“真”,即扎扎实实地亲身实践,小课题研究就具有了生命力。
一、 真问题是基础
小课题研究的初衷就是把教学中的疑难、困惑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方法,最终消除这些影响教学实效的因素。所以要想使研究具有实效,选题上就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要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与真实需要。
笔者去年做的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学习的思维指导的研究》就源于自己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广大数学教师的问题。通过平时作业和试卷的观察,发现错误率高、失分多等问题,特别集中在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身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是很好的课题。另外,不明题意、把条件中的数字进行拼凑、不会有条理地合理地进行逻辑分析、遇到没有见过的习题就一筹莫展,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大家随时都可以进行探讨、研究,这些都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础。
二、 真研究是关键
选好了研究的主题,就要制定好研究的方案,开展小课题研究应始终贯穿在平日的教学之中。
1.扎实阅读
其实大家都明白,真正做好一个课题,需要理论的支持。首先要选好一定的阅读内容,然后还要讲究一定的阅读方法。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暂且放一放,回过头来再阅读。也可以只抓住和课题相关的部分章节进行精读。有同感的地方要及时记录。真正潜下心来阅读,才会有所收获。
2.认真求教
关起门来是做不好课题的,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考虑问题也是不全面的,所以有必要借助同伴的力量集思广益。事实证明,这种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对于做好小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在上述课题研究中,笔者就从不同方面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例如,研究的开始,面对一张张调查问卷,面对学生的谈话记录,在独立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又和教研组的同事进行交流、讨论。对学生的困惑以及解题中思维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思路渐渐清晰。研究的方向明确了,就预示着课题开展的实效性更有价值了。其实学习的渠道很多,关键是自己要真正行动起来,要真学习,带着思考和任务去学。
3.用心实践
认真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困惑解决掉,形成一套新的方法体系,受益的首先是学生,其次就是教师自己。所以笔者总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真实地开展研究,用心实践。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因而笔者力争上好优质常态课,通过上课发现问题、提升经验,也就是带着研究的意识进行上课。本课题的任务是如何在解题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指导,因而涉及到此类课的教学,笔者一定会精心设计,力争有所收获。
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备课时笔者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从整体上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环节,力争让学生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然后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解决此类问题,进而能够在后续学习中进行迁移。除了在知识要点处进行精心设计,在难点、关键处,即“如何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提炼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1)找出数量关系式(通过关键句“顺藤摸瓜”);(2)找出未知数,进行解设(设句要完整);(3)列方程,解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对号入座”);(4)检验写答(结果带入条件,答句完整)。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述,更能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解题时“有法可依”,进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除了认真研究并活用教材,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或是一些灵感也可能来自于同伴的课堂实践。所以,不妨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当然需要提前知道他所执教的内容与自己的课题相关,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思考。
b27537f438d11c438dab3663760bdfde三、 真反思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强迫”自己做到及时、认真、真实地进行教学回顾与反思。如果坚持下去了,做踏实了,非常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反思要及时
提到反思,笔者有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克服懒惰心理,要趁热打铁,即反思要及时。每次上完课,只要有感触的地方,比如引起师生共同关注、高度默契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但又得当的措施,某个提问引发了学生另类的思考,引发了学生的异议,一个环节的设计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一个教学理念的尝试后的感触……都要把它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再去深思。每次哪怕只是一句话,只要你及时地用笔“捡拾”起来,收获的很可能就会是颗颗“珍珠”。
2.反思要真实
反思一定要来自于自己真实的实践,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文章是“做”出来的,一篇文章其实就是一次次教育教学实践。既然是“做”出来的,可见我们的反思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定要是自己的真正思考。坚持去做,就能真正看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实践、真感受、真思考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才能使研究具有价值。
3.反思要深刻
反思做到及时、真实,还不够,反思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要触及到理论的层面,即反思要深刻。其实很多教师也在真正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细看这些材料,就会发现形成的结论过于单一、片面、表面。只是局限在本课题研究当中的某个点、某个方面,是零散的,没有反映问题存在的实质,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科学性的结论,对别人就没有启迪,也就没有推广的价值。其实是忽略了一个整合、提升的过程。反思要透过自己所收集的教学片断、教学细节,探寻在这些素材背后的理论支撑,并且把其与研究过程中的一系列案例进行整合、提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结论。
真——认真,真实。如果做小课题都能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收获,所以说“真”是小课题研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