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翰墨星空

2013-12-29

中国收藏 2013年12期

宋建民

Song Jianmin

199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学士学位。现为淄博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副教授,专业带头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2010年,考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导师班,师从刘文华、李松、胡立民导师,系统学习中国书法理论及书法的学习与实践创作 。2010年9月,考入中国国家画院梅墨生导师班,师从导师梅墨生先生,系统学习传统中国画理论及中国山水画,写意花卉的学习与创作。

2013年彩绘刻瓷作品《听秋》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鲁王工坊杯》金奖

彩绘刻瓷作品《秋冥》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神龙杯》铜奖

国画作品入选全国政协“和谐之美”大展

2011年陶艺作品获首届山东省首届现代陶艺设计大赛银奖

七头青瓷文具作品获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大赛银奖

陶瓷彩绘作品《秋之韵》获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铜奖

陶瓷彩绘作品《秋之韵》被山东省陶瓷协会国瓷馆收藏

2001年国画作品入展全国国粹奖

1998年入编二十世纪世界美术书法大典

1987年国画作品入选山东首届教师美术书法展

1986年红宝玉尊咖啡具获山东陶瓷创新设计二等奖

1984年国画作品获首届国际牡丹杯优秀奖

陈惠彪

作品赏析

陈惠彪,1964年生于广东,职业画家,斋号“微凹斋”。出版有《融——陈惠彪水墨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陈惠彪》(江苏美术出版社)等专集。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地举办“陈惠彪水墨展”。曾应邀到韩国、瑞典等地参加国际美术展览会,在中山大学等院校作巡回演讲。

作品及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美术观察》等报刊发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山东卫视、佛山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均对其做过专题介绍。作品《荷塘》被收入《新中国美术史》(湖南出版社)一书。作品还先后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等美术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

收藏热线:13925998991

金陵大家 郭西元

郭西元,1947年生于山东诸城,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日本天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曾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其受到刘海栗、陈大羽、宋文治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文人画的领军者。

1993年《春雨》等六件作品被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等收藏;1994年《夏荷图》等五件作品被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及日本创价协会收藏;1996年《案头写生》等四件作品被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收藏;1998年作品《春归》被北京画院美术馆收藏;

1998年《荷香图》等十件作品被马来西亚创价协会收藏;2006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龚贤造像》等三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个人专集《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2013年10月《峡江云起》在南京“2013金陵十家书画展”拍卖会上以82.5万元成交。

金陵大家 郭西元中国文人画品鉴·拍卖会

时间:2013年12月13日-月15日(15日上午拍卖会)

地点:南京市中山东路1号

中国工商银行财富中心三楼大厅

2014金陵十家书画展 全球征集与金陵 有缘、卓有成就的海内外书画艺术家

征集时间:2013年11月11日-2014年2月28日

征集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5栋8楼大贺集团总部

邮箱:liuliu1197@163.com

微信号:ldx971160091

大贺艺术空间 全球征集专线

86+13390908713(刘教授)

86+13813941270(张总监)

浓浓的文人情怀

郭西元的画明显朝两极发展,一部分渐入渐细、渐静,画面饱满充实,但构图仍见大开合,有宋元人遗韵,近年他喜画书斋案头之景,或茶具、或图书、或画、或印,他将书斋熟悉之物画得趣味横生;另一方面更加豪放洒脱,奋笔大写、泼墨泼彩、气势磅礴,用墨用色也加强干湿、浓淡对比,画面节奏强烈,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韵。他的画以笔胜,以气胜,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以行书,篆书笔法入画,一管秃笔或纵逸、或沉雄、或清新、或遒劲,落笔处可见石涛、八大、缶庐、白石风骨,又能力追宋元而别出新意。他的许多大写意之作,逸笔草草,却往往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看上去漫不经心,但情趣极高,画面流露出浓浓的文人情怀、这正是他长期修养的精神所在,是他的诗、书、画、印多方面的造诣使然。(摘录)

——刘大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功力、修养与悟性——郭西元的文人书画

郭西元的画讲究笔线的力感和韵味,讲究墨色的层次和变化,在洒脱豪放的用笔中,在点、擦、皴、染中尽显自己的真性情。也是由于有坚实的书法功底,他的作品尤其在花鸟画很有章法,很有内在的整体结构。他善于运用计白当黑、以虚带实和虚实相生的手法,使画面浑然一体。说到这里,我要指出,他的治印艺术,和他的绘画、书法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在虚实关系处理和布局上心裁独具,灵动自由,颇有生气,说明他的功底扎实和有悟性,艺术思路一以贯之。郭西元笔下的花鸟和景物都极其普通,但他善于在平凡处发现不平凡,抓住对象特点即他说的“奇异处”,精心经营,使其别开生面。(摘录)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众人眼中的郭西元画作

著名画家刘海栗先生:

“博大精深”

——1981年 赠 书法

著名画家陈大羽先生: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1979年 赠 书法

郭西元“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在大写意方面展露才华,创作与教学均由丰富经验…深得好评。”

——1992年 荐函

著名画家宋文治先生:

郭西元“擅长写意花鸟水墨山水,用笔洒脱豪放,教育理论技法独有见解,在国内外深得赞许,著作、展览、出版均受欢迎。……誉为不可多得的中年画家。”

——1992年 荐函

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

“佛典有言:如莲花在水,清净的莲花自古与佛法相关极深,从先生描绘的莲花中,能感受到悠远而壮大的佛法的真髓,这是比任何财富都更为珍贵的,我要作为高尚而真挚的瑰宝珍惜收藏。”

——1993年 池田大作先生书信

台湾评论家王衍女士:

“从他的书法中,我们看到画意丰富的韵动线条;而在他的画中,也可以欣赏到书法的笔墨兴味,画面铺陈尤显匠心独具,大笔扩展之作,仍见细微处的照顾,用笔质朴古拙、神态生动、饶富趣味……受到海内外画家的瞩目。”

——1996年 台湾《艺术贵族》杂志

香港评论家谢顺佳先生:

“从郭氏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中国画深厚的传统韵味,说明他扎实的传统基础训练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1989年 香港新晚报

艺术评论家董欣宾先生:

“这次见到西元近作的资料,正有恍然隔世之感。哪些入俗的画风,已被全然涤除殆尽,他可以称为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的健秀。西元的近作正渐入渐细、渐入渐静,渐除火气,又渐得内在之豪放啸傲之大氛。琴心乎,剑胆也。这种琴剑之气说穿了正式他天性灵心悟练出来的一种昂阳之气的衍化、升华。借一株老树、一盘新樱、几层山峦而赋予特有的情性、意境,而这意境达到一种不是尽人可达的高度。”

——1991年 《郭西元画集》序

金陵大家 陈世光

陈世光,云南省宣威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届、六届理事。1990年至2004年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中国美术年鉴》编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其备受美术评论权威推崇,被认为是继徐悲鸿之后难得的画马名家。

陈世光书法作品《陈毅青松诗》、《朱熹春日诗》、《毛泽东词——会昌》、古楹联《闲庭不改风还月,欹案依然易与诗》等先后被中南海收藏;中国画作品《八骏图》、《祁连山下》、《六骏图》、《马到成功》等15件作品也先后被中南海收藏。2008年6月应邀为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中国画《马到成功》特邀展出,作品被奥林匹克艺术中心荣誉收藏。2011年1月创作的海瓷瓶《骏马》,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赴台湾举办个人画展,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会见并赠送作品。2013年10月17日陈世光《中国悍马》(又名《祁连山下》)在南京“2013金陵十家书画展”拍卖会上拍出了79.2万元。

金陵大家 陈世光中国悍马画精品展

时间:2013年12月12日-18日

地点:南京白下区长江路333号江苏省美术馆3楼

金陵大家 陈世光中国悍马画品鉴·拍卖会

时间:2013年12月15日下午

地点:南京市中山东路1号

中国工商银行财富中心三楼大厅

书飞墨舞赋骁腾——陈世光笔下的

陈世光得到了吕斯百、秦宣夫、杨建侯、徐明华等名师指点,专注于油画和水彩,喜爱色彩并颇有体会。上世纪90年代,陈世光调到江苏美术家协会工作,开始接触一些中国画名家,如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陈大羽等先生,在他们的创作中感受到中国画的笔墨之美,神韵之味,与他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一拍即合,从此渐渐由西画转向国画,而他又选择画马这一高品位、高难度的绘画科目。陈世光知难而进,因为他为马的造型、动态兼有形体和线条、刚性和柔性的形式美感所迷恋,更为马身上所体现的勇敢、进取的精神所感染。陈世光从点、线、面中迸发出来的情感去落笔,把马作为客体物形的骨、筋、肉、血去描绘。在中西技法融合的过程中去探寻一条新路。在这一点上,他与徐悲鸿先生走过的道路相似,当然也从徐先生的艺术中获得重要启示,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传达当今时代的精神。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无论是《八骏图》、《九骏图》,还是《追风逐雷去如飞》、《风入四蹄轻》等作品,均精神饱满,气度非凡。而《骥志高远》、《青青河边草》,画中虽然没有马的奔腾之姿,但静中寓动,在片刻的闲暇和安宁中,似乎有内在运动的力感。

透过陈世光的艺术成就,我们看到他在绘画创作上成功转换的路程和在中西融合上取得的成功。画家既谙熟动物的解剖结构,掌握扎实的造型功力,又举重若轻,用大写意的笔墨表现马的力和美,并通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达方式,把描绘客观对象、表现主观感情和书法用笔的情趣统一在一起。这是陈世光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绘画创作价值之所在。(摘录)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书写神骏——小议陈世光画马

陈世光的水墨骏马,突出的特点是现代写实造型与文人笔墨的平衡,是雅俗共赏的兼顾。

他画的马都是自然中的形态,没有被人驾驭的鞍鞯缰索,却以动态中的准确造型,灵动丰富的笔墨,画出了马的雄健俊逸,画出了万马奔腾的气势,有如古诗所云“日行万里速如飞”“四荒八极踏欲遍”。他的画法既是中西的融合,也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他以写实为基础,以写意为主导。不仅以形写神,比较重视整体特征,而且线条提炼概括、灵活而不琐碎,同时以阔笔墨痕表现体面结构,而且靠着真切感受,在以神写形并加题词中传达意兴、丰富意蕴。

考究陈世光画马的经验,一是在骨相上得力于训练有素的写实造型能力,二是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书法笔墨素养。三是陈世光早就从理论上重视形与神、形与意的关系,深深懂得不仅传神离不开形,写意同样离不开形。他在题画中曾经强调指出:“古人以传神论画,传神离不开传形。形是基础,神是表现的重点,是形的精神内核,不传形则无以传神。故吾力求形似也。”还引用明代王履《华山图序》说:“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他画马的传神写意,靠的是形的精微。而形的精微,又不是与照相机争功,而是取舍提炼的结果。四是深入把握栩栩如生的对象,为此他认真研究大量马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的影视资料,也多次到内蒙古、新疆、甘肃的马场体验生活,在真马身上找笔墨,研究骨法结构的笔墨转化。(摘录)

——薛永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