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高材生”舞文弄墨

2013-12-29孙洵

中国收藏 2013年12期

自隋唐以降,封建社会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度在各方面日趋完善,实由一级一级往上考。其最为高级且极壮观的是: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即殿试也叫廷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5年)。分为三甲及一甲只限三人又始于元顺帝时,明清因袭之。明清定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通称为榜眼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

翰林是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到了明清两代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人称“点翰林”。

诚然,状元也好,翰林也罢,这些人学问肯定是有的,究竟是经世致用之材,还是腐儒空谈之料,历史早就有所定论,本文不予置评。而赏鉴他们的书法,则是从另一领域和方向窥探这些历代科举翘楚的艺术素养。

这些状元翰林为了参加科举,书法的童子功是绝对过硬的。成名以后,各家按各家的资质、性情、胸襟,既能继承书法传统,又能适当变化以彰显个人的审美取向。例如常熟的翁同和是同治、光绪的老师,是晚清学颜的一代宗师,竟然在晚年用笔与章法上还融入北魏菁华,堂宇宽博,极能远俗。还有湖南茶陵的谭延闿,早年仿刘墉,十年专意钱南园、翁同和两家,晚参米南宫,骨力雄厚,气宇轩昂。至今谒中山陵者,读其题字,肃穆庄重,一扫往昔对“馆阁体”的贬意。所以,读状元翰林书法,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取精用宏,让人惬意。只有涵古茹今,方能温故而知新。因此,本文特意选取了几件张晖先生收藏的明清状元翰林书法作品,与读者共享。

王遵训(1628年至1688年),字子循,号信初,又号湜庵。河南西华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二甲一名进士。在任十余年,有关民生国计章疏凡百十余上。工诗,著有《余清轩诗集》、《击楫草》、《小窗杂著》。

翁方纲(1733年至1818年),字忠叙、正三,号覃溪、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二甲二十三名进士;工诗文书ZCHqwVoy/S7ssDNXx0zXh3JYdlLfJYpgPc++nfQ1/es=法,《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为“四大书法家”。著有《复初斋全集》、《苏诗补注》等。

罗洪先(1504年至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嘉靖八年己丑科状元。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其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也是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

陆润庠(1841年至1915年),字凤石,号固叟、云丽。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状元。在刘坤一支持下,创办苏纶纱厂、苏经丝厂。宣统三年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师傅。工书法,意近欧、虞,是清馆阁体书法的典型代表;又工医学,著有《内经运气病释》。

左图:翁同和(1830年至1904年),咸丰六年丙辰科状元。中法、中日战争期间,均力主抗战,欲扶光绪帝亲政;筹思革新,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是朝廷帝党中坚,又是光绪的智囊,遭慈禧忌恨。光绪二十四年,被开缺回籍,后又交地方官严加看管。书法自成一格,是清代学颜的一代宗师。

右图:吴伟业(1609年至1671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榜眼。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刘墉(1720年至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辛未科二甲二名进士。擅书,尤工小楷,学颜、苏诸名家法帖,而自称宗钟繇。其书用重墨,貌丰骨劲,别具面目,为清代中期四大书家之一。著有《石庵诗集》。

梁同书(1723年至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石翁,90岁以后号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人。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二甲十六名进士。工书法,初学颜柳,后学苏米。诗多雅意,文亦清峭,为书名所掩。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于时。日本国王曾派人求书,朝鲜、琉球等地亦以其书为贵。著有《频罗庵遗集》等。

俞樾(1821年至1907年),字荫甫、中山,号曲园、绚岩。浙江德化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二甲十九名进士。学问渊博,训诂主汉,义理宗宋,为一代经学大师。所著《群经评议》是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作,又一度总办浙江书局,精刻子书20余种;并善诗词,工隶书。著有五百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