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2013-12-29曹立明彭天祥
摘要:在分析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云计算下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以期进一步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12-02
职业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自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集团,有些地区还建设了职教城。如何统筹区域性职业院校的协调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教育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育基本建设之一,建设好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有利于统筹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基于云计算的“云教育”应用倍受青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将有助于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框架和业务模型,用于创建和提供应用、平台以及基础架构等公用服务。对于云计算,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使人们能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的按需付费使用各种软硬件资源。
当前,几乎所有的知名IT提供商、互联网提供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都在提供相关的云服务。这些云服务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Samq(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对云服务提供者而言,云计算可以有三种部署模式,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共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它所有的服务是供别人使用,而不是自己用。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而混合云是指供自己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它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也可以供自己使用。
二、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与现状
1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
职业院校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职业院校一般是由本区域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行业系统作为办学资金来源,且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区域。职业院校不仅依托区域需求而生,更是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供给等方面突显其存在的合理性。区域内职业院校可以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因此,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包括中职教育资源建设、高职教育资源建设以及“中职一高职”教育对接教育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以区域为空间载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时空差异性。相比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更加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实际。
2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教育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职业教育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对职业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广泛性、时效性、重用性、共享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方面,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资源建设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教育资源建设中来,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区域内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总体缓慢,效率不高,建设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自为政,资源允余;(2)基础投入大,建设成本高;(3)建设周期长,资源使用效率低。
三、云计算助推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
1 云计算开创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机制
传统的教育资源建设表现出充分的“自给自足”:设备自购、平台自建、资源自用。而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建设遵循“共享共建”模式,采用租用云计算资源来开展教育资源建设,同时学校可将教育资源共享给区域内的其他院校,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行成本,提高了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将成为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一次革命。
2 云计算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共享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快速,各地区建立了“职教城”或“职教集团”,区域性职业教育的联盟式发展要求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共享。虽然区域内各职业院校由于背景、规模、特色等的不同,所需的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共性资源”的需求比例仍然是相当大的。对于区域内职业院校这种“共性资源”,可以采取“共建、共管、共用”的原则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云计算下,区域内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了资源部署同一规划、基础设施与平台统筹搭建、资源内容共同开发与使用。
3 云计算推进区域内“中职一高职”教育资源对接与融通
传统的职业教育分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属不同的范围,其教育资源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传统的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分开独立建设,使得大量信息允余存储、同一资源重复建设、且容易形成资源“孤岛”,云计算为“中职一高职”教育资源对接与融通提供了一座桥梁。云计算下,教育资源被统一存放在“云端”,各用户按需索取。职业教育资源,包括中职教育资源与高职教育资源,按照建设标准被细化分类存储,同一学科的不同培养层次主体都可以在“云端”检索、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不同培养层次的主体亦可以将自己学科资源贡献到“云端”。从而形成中职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基于“中职教育一高职教育”路径的教育资源库、中职高职各主体按各自需求共享不同层面和维度教育资源的“资源对接、共建共享”建设模式。
四、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1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云部署模式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资源的部署模式宜采用“混合云”模式。“混合云”模式下,资源建设和使用的主体遍及各职业院校内部和外部,区域内各职业院校既是资源云的开发和建设者,又是资源云的受益者。职业院校之间可以使用共同的信息存储空间,分享“云端”的基础设施,而不需要购置存储设备,教育信息资源都存储在云服务器上,供资源需求者下载使用。“混合云”模式下,一方面各职业院校不必承担独立实施“云建设”的重负,资源建设风险得以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又可以形成资源建设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局面,有利于形成区域核心优势、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资源、有利于构建“中职一高职”进阶的多维教育资源格局。
2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构建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是部署在基础设施层(IaaS)、数据平台层(PaaS)和应用软件层(SaaS)的三层次模式之上的,它包含云基础存储设备、云传输设施、云计算能力、云计算管理机制、教育资源以及云用户等方面。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平台具有“参与者一角色”特征,是一个典型的人一机交互系统,如下图所示。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平台构建模式
云计算为资源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三层次的云服务,并为资源应用门户提供了数据接口。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能有效的解决物理层解决系统运行之必需的各种硬件设施、存储与网络传输设备等需要。数据资源层负责教育资源系统各个数据库的搭建、运行与维护。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数据库包括媒体素材库、职业资格库、标准库、技能库、案例库、题库、课件库和常见问题解答库等各个子库。学校使用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的平台数据库定制各种资源子库,具有投资少、开发效率高、数据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应用系统层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部署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应用子系统,包括用户注册子系统、用户登录子系统、资源发布子系统、资源编辑子系统、资源检索子系统和资源下载子系统等。各子系统分别提供相应的功能服务,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并提供友好的人一机界面。
3 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模式
(1)付费检索模式。云计算环境下,区域内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被统一存储在“云端”,教育资源云兼具“公共性”和“私有性”特征,同时向“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两类角色提供基于“免费”和“付费”的云计算服务。对于外校人员或资源的非贡献者,对具有“私有性”的教育资源的索取是需要支付费用的。付费检索模式突出的特点是资源的按需使用和按量计费。
(2)免费检索模式。免费检索模式是资源云基于其“公共性”而提供的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式。免费检索模式下,资源的使用者是资源的开发和提供者,或是资源的特定的“豁免”者,即享有特定教育资源检索权限的外校人员或资源的非贡献者。资源需求者可以在任何可以连接上“云端”的一个终端上,通过账号和口令来下载资源。
(3)联机咨询模式。很多情况下,现有的资源很难满足区域内受众的资源需求,职教城内的师生更倾向于基于特定主题的即时的或是非即时互动。云计算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平台来实现这种互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基于Intemet或校园网向资源云提出咨询请求,咨询云平台系统对请求进行判断:如果问题的解已存在于常见问题解答库,则转入智能专家系统自动处理;否则转向人工系统,由“云”下的专家来解答。联机咨询模式能够满足各个资源需求主体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动态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师生校内和校际的交流。
五、小结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界拥有众多的探讨,如根据中国知网(CNKI)统计,在2008-2011年(截至2011年1月)有关云计算教育应用的论文已达120篇。在实践上,湖南省依托世界大学城云计算平台,在全省开展了空间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云教育”应用的逐步深入,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将有利于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