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3-12-29黎怀君

中外企业家 2013年3期

摘要:当前,铝行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加剧,行业迎来寒冬,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转方式调结构,这对企业发展战略尤为重要。基于此,通过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国家政策调控趋势,对未来铝工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铝企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铝行业;发展趋势;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71-03

中国的电解铝生产起步于1954年。1983年,国家确立了在有色金属中优先发展铝的战略方针,1992年全国电解铝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历经近60年,铝工业迅猛发展并日益壮大。

一、行业现状

(一)行业产能持续增长

氧化铝方面,据安泰科统计,2012年底氧化铝产能达到5789万吨/年,同比增幅12.2%(增幅最大的是山西省和贵州省),产量预计为4195万吨,增幅为7.56%。

电解铝方面,据安泰科统计,2012年底电解铝产能达到2685万吨/年,同比增幅5.6%,产量预计为2185万吨,增幅为11.5%。其中:西部地区的产能为1519.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56.6%,西北地区中的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及陕西,产能合计1076万吨/年,占西部地区的70.80%,占全国总产能的40.07%。

(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氧化铝方面,中铝及山东信发占全国总产能的44.7%,其中:中铝1550万吨/年、山东信发1040万吨/年,加上山东魏桥、锦江、中电投和东方希望,前六家企业的产能占比已达到76%。

电解铝方面,中铝以479万吨/年产能位居第一,中电投及山东信发分列第二、三位,前三家产能占全国产能的37.2%,产能前10位的企业合计能力占全国的63.8%。生产能力达3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形成能力1909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74.1%,生产能力达5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形成能力1909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42.03%。

(三)技术创新速度加快

在我国特殊的资源和能源状况下,催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在异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新型结构导流槽及高效节能型电解槽大范围推广应用之后,又开发出大容量电解槽磁流体优化设计技术,使电解槽的磁场平衡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新建产能中,大量企业采用了各类新型变断面阴极钢棒技术,较好地改善铝水平和垂直磁流体比例关系,减少铝液波幅,为极距降低提供空间。同时,提高电流密度,加强保温,在阳极上开沟、打孔等节能降耗试验等取得较好效果。

(四)循环发展日益被推崇

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道路日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部分企业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以及与之配套的发电厂、电石厂、液碱厂、铝深加工厂等,已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下游互相衔接,区域间互补。氧化铝的赤泥提铁和提取氧化铝后,再经过处理,使碱含量下降到1%,赤泥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应用。

以内蒙鄂尔多斯地区为代表的高铝粉煤灰的利用已取得新的进展。大唐国际资源开发公司于托克托建设的20万吨/年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联产活性硅酸钙工程已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蒙西40万吨/年石灰石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项目已建成,现已进入调试阶段;神华集团的盐酸法生产氧化铝工业试验已经过专家鉴定,目前正进一步改进。鄂尔多斯工业园区的中铝、华电、华能等企业正积极寻求氨法工艺路线提取氧化铝,以便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渣量并提高氧化铝质量。由于自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一方面对铝土矿匮乏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粉煤灰的污染,缓解环保压力,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鼓励类项目。

(五)低容量的产能逐步淘汰

2012年已淘汰100KA及以下的电解槽34万吨,目前还有38万吨/年的产能(已长时间停产,无启动可能性)。160KA的电解槽已开始淘汰,随着电解铝企业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加之国家节能减排的需要,落后产能退出步伐将加快。

二、行业面临的形势

(一)供过于求,竞争加剧

据安泰科预计,2013年氧化铝生产能力将达到6559万吨/年,增长14.68%,产量将达到4550万吨;电解铝能力达3020万吨/年,同比增长12.51%,产量将达到2400万吨,同比增长9.8%。在开工率只有79%的情况下,过剩量在200万吨左右,行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竞争态势加剧。“十二五”期末,新疆、内蒙两个千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将陆续建成释放,在市场有效需求增量不足的情况下,新释放产能对市场的冲击无疑是雪上加霜,竞争更为残酷。

(二)资源有限,后劲不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铝资源对外依存度达47%。以201 1年我国氧化铝实际产量3 408万吨计算,如果全部采用国内铝土矿为原料生产,现有探明可经济利用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仅为9年,而中国企业在境外控制的铝土矿资源量绝大部分处于地质勘探阶段,尚不能实现保障资源安全需要。近两年,我国进口铝土矿大幅攀升,2011年,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达到4485万吨,增幅超过50%。我国进口氧化铝土矿的国家主要是印尼、澳大利亚和印度,其中印尼的比重达到80%。印尼政府近日已签署监管法令,从2014年起禁止铝矿出口。这无疑将给中国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或将引来国际炒家的“狙击”,从而影响到整个铝产业链的安全。

(三)节能减排,调控加强

国家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从未住手。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为限制产能,就公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2011年4月20日,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提高了铝行业的门槛,取消了各地针对电解铝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国内外实施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明确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加之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成果不断扩大应用,一些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将作为硬性指标,要求企业必须达到。

三、铝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重组加快,集中度提高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铝材出口面临反倾销,出口受阻,国内铝工业主要以满足内需为主,加之产能严重过剩,铝行业高收益日子将一去不复返,行业重新洗牌在即。在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煤(水)电铝一体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支持区域内企业联合重组,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带动作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在“十二五”末电解铝前10家的产业集中度要达到90%。对一些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将帮助建设自备电厂,对一些规模小,实力不强,会实行关停并转,或进行资产重组。随着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企业数量将减少至20-30家。

(二)竞争激励,布局优化

今后一个时期,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行业竞争突出表现为成本的竞争。在长期供大于需的状态下,市场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是长时间大概率事件。只有当企业的完全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才有在市场上立足的空间,才不会被市场自然淘汰。长期来看,竞争的结果将导致全球铝工业围绕着电力保障、铝土矿氧化铝原料供应、劳动力资源状况等诸方面的生产要素不断进行着布局调整,产能分布转向具有能源和资源优势的地区。

铝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电价地区电解铝产能退出机制,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产能向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城市铝冶炼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在生产布局方面,电解铝将向水电和煤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逐步关闭东部电力供应短缺、发电成本昂贵地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废杂铝的回收利用,建设铝工业循环经济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铝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三)控制资源,协同发展

与铝行业配套的铝土矿、煤矿等一次性资源,具有稀缺性或不可再生性特点,战略竞争或管控的重点无疑将放在战略资源的储备、整合、调配、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等方面。在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呈饱和局面的态势下,必须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目前尚无政策限制、生产技术相对较弱,铝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其铝土矿资源,通过海外建厂或EPC总承包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长期来看,“低电价”单一要素竞争的优势将缺乏根基,一体化竞争、生产要素上下游高度协同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定律。最大化获取协同效益,就是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围绕价值链和生产要素集成配套建设,着力解决资源储备、产业发展要素配套、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升级、循环发展和产业增值等持续发展问题,实现生产要素的有序衔接和合理布局,增加各环节协同价值,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水平,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方向。铝工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相协调,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要依托内蒙古地区高铝煤炭资源,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再生铝基地。鼓励加快在境外建设氧化铝及电解铝产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铝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四)创新加快,产品升级

根据铝工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铝锭综合电耗要降至13300千瓦时/吨以下,在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和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下,铝行业的技术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长远来看,技术创新的方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低碳、低能耗、低污染、长寿命和高效的绿色冶炼技术,关键铝装备的国产化和智能化,铝产品中间产物、附属产物和废物的循环高效利用,铝土矿替代物产业化和高强、高损伤容限铝合金材料开发等方面。

铝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围绕铝工业发展重点难点,在拜耳法高浓度溶出浆液高效分离等氧化铝节能减排技术,赤泥综合利用,高阳极电流密度大型铝电解、低温低电压铝电解及其它新法铝冶炼技术,新型铝合金及性能的研究,高强、高损伤容限铝合金材料开发,关键铝加工装备国产化,再生铝高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合金中厚板、高性能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及零件,涡轮发动机压叶轮材料,6系汽车铝合金板,2系铝合金,7系列铝合金,铝锂合金,深冷设备用铝合金板材,高速列车和货运列车用大型铝材,可焊铝合金薄板,超高纯铝,高压阳极铝箔及深加工等项目等。

(五)容量大型化,操作智能化

铝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智能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由于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加之电解铝行业的艰苦工作条件,新人员加盟行业的意愿不强,加之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压,高污染、低效、低容量的电解槽难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进程将加快。根据铝工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还要淘汰80万吨电解铝产能。在此趋势下,铝电解槽日趋大型化或超大型化,从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转变,其科技含量、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在铝工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坚持两化融合,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仿真、智能控制等信息化技术在铝电解、深加工、节能减排等领域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提高铝工业生产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