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链优化的葛仙米产业化研究

2013-12-29皮莹莹覃证伊王雪晴

中外企业家 2013年3期

引言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为目前已探明世界最大的天然葛仙米生长地,适宜发展葛仙米的水田面积1.1万亩(数据来源于湖北农业信息网)。刘金龙在《葛仙米营养成分研究》(2000)等文中指出葛仙米营养价值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华一绝”。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葛仙米的开发与研究普遍集中于其生理成分及在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如胡鸿钧、李尧英、魏印新的《中国淡水藻类》(1980),汪兴平、程超、周志的《野生葛仙米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2002)等文。对于如何实现其市场价值,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有效形式并实现其产业化的文献资料所见较少,田志环、焦传珍在《葛仙米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2007)中明确指出:“目前国内外对葛仙米的研究较少,对其开发研究也没有像小球藻(chlorella)、螺旋藻(spirulina)和盐藻(Dunaliella)那样已实现产业化”。

本文旨在研究制约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产业化发展滞后的因素,通过实地调查,基于产业链优化,提出促进葛仙米产业化发展的措施。促进葛仙米产业化发展符合《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针政策的要求,有利于促进葛仙米特色产业的发展,培育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发展现状

湖北省恩施州盛产葛仙米,可供葛仙米生长的稻田面积为世界之最。葛仙米俗称“铁木耳”、“田木耳”,为淡水生藻类植物,学名固氮蓝藻,呈墨绿色珠状,内含15种氨基酸、15种矿物质、干物质总蛋白高达52%~56%、维生素B1、B2高于一般菌藻类、维生素c含量接近鲜枣及藻类淀粉和其他糖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恩施州特色农业资源。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为州境内最主要的葛仙米生长地区,有百年的葛仙米养殖历史,对天然葛仙米的养殖经验丰富。因为对气候、土壤、水分质量要求特殊,目前葛仙米生长较好的水田面积5千余亩,年产量约1500公斤(干货),其市场价值可达1400~1800元/斤,年产值约750万元。然而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当地适宜葛仙米生长的水田面积急剧减小。2012年对走马镇部分地区进行的调查中,走马镇千金坪村及白果村目前共有近400亩水田产葛仙米,每年打捞量约为4000斤,经晒干加工后生成精品100~150斤可在市场出售。

随着葛仙米逐渐被市场认可,当地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葛仙米的巨大的经济价值,2012年在白果村着力建设“葛仙米百亩示范田”,千金村筹建专业农业合作社,力求帮助农民拓宽销路,打开市场。但是当地葛仙米的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产量低,产品品种单一,销路狭窄,养殖技术薄弱,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市场信息的滞后性等方面,影响了葛仙米经济效益的提高。

2 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 葛仙米发展经营模式

恩施州走马镇出产的葛仙米主要通过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外出务工者流向市场:第一条是原材料供应商(养殖户)直接向产地分销市场或企业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再由产地分销市场进行葛仙米的收购、分级、清洁、初加工、包装及储运进入消费者市场,产品主销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地区;第二条是经当地原材料供应商(养殖户)进行简易包装后直接进入市场,主要在恩施境内向食品服务企业、运输企业及零售商店出售;第三条是由供应商(养殖户)通过运输企业(合作社、收购商和包装商)运向零售批发分销中心,出售给消费者;第四条是通过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将葛仙米带到沿海等地。这四种模式都未形成由一个核心企业领导,多个节点企业信息驱动的完整的产业链模式。同时,产品仅经简单加工包装便流向市场,开发利用、附加值极低。当前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的产业模式(如图1)所示。

2.2 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规模化开发不足。走马镇葛仙米养殖户分散,缺乏规模化开发与统一管理,且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意识有强有弱,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集约化程度低。同时,受农药化肥等影响,走马镇葛仙米养殖水田质量严重下降,适宜养殖面积逐年缩小,产出质量难以保证,从产业链源头限制了葛仙米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以走马镇千金坪村为例,目前当地葛仙米养殖户仅占总户数的31%,其中2012年葛仙米产量超过50斤(干货)的农户数仅占0.4%。

龙头企业缺失。葛仙米龙头企业的缺失,造成葛仙米产业链断裂,是影响葛仙米产业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恩施州境内仅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葛仙米生产加工,且为其系带业务。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方式落后、体系不健全、资金链短缺、生产设备落后、货源无保证等原因,该企业竞争力薄弱,对市场把握能力低,在葛仙米产业链中难以承担龙头企业的重任。另外,由于鹤峰县处恩施州西南隅,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交通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加之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有限等原因,吸引外商进驻或投资难度大。

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技术落后。2003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持的“葛仙米的人工养殖研究”研究项目已在国内外实现了葛仙米的人工养殖。然而,当地政府或企业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专项机构从事葛仙米养殖技术的研究,也未明确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和推广已有的先进成果。当地养殖户对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仍采用粗放靠天的养殖模式;企业发展不成熟,资金、人才、技术匮乏,仍然采用“洗-揉-晒干-去杂质-包装”的传统加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品牌形象较差,品牌区别度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葛仙米产品来源于人工养殖和天然养殖两种方式,而市场需求导向主要以天然葛仙米产品为主,但就市场辨识度而言,天然养殖葛仙米与人工养殖葛仙米无多大差别。当地中间商、企业资金有限,商标意识淡薄,加上政府在政策、法律、资金上引导和支持不够,当地未建立起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有品牌,无法凸显当地的资源优势。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有效的品牌战略,使得天然生长葛仙米经济价值难以最大化的实现,造成了特色农产品资源的浪费,严重拖滞了走马镇葛仙米产业化的进程。

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走马镇葛仙米养殖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田间灌溉沟渠损坏严重,由于引水不足导致了当地葛仙米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千金村为例,近三年由于引水不足导致了当地葛仙米减产约15.4%。同时,构建信息化平台是打开广阔市场的门户,然而当地地处武陵山腹地,信息闭塞,信息化、产业发展滞后,因此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专业化的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对外推出这一特色资源,同时因缺乏交流与获取信息的平台,当地养殖户及企业也难以及时获取市场相关信息。

3 推进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发展的具体措施

针对葛仙米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葛仙米产业化发展,优化葛仙米产业链,需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优质葛仙米生产基地,健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当地政府集中建设葛仙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教育、科技引进示范、科技推广运用提高葛仙米养殖户的素质;加强葛仙米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葛仙米产地的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增强葛仙米产品质量,为培育葛仙米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培育当地龙头企业,完善葛仙米产业链条。当地企业可采取“农民+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以政府政策作为依托,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化信息进行规模化养殖经营,使农户根据市场的需要生产经营葛仙米,为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材料;积极搜集市场信息,重视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葛仙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来制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策略;努力疏通销售渠道,建立专门的营销团队和自有品牌,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强自己的整体竞争力。同时,镇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驻入,解决当地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引进技术与人才,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企业及政府加大对葛仙米科研投入,引进科研技术人才,打造专业科研团队,建立稳定长效的研究机制。一方面,引进推广已有研究成果,突破葛仙米生长环境不利因素的限制,提高葛仙米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致力于葛仙米功能性研究,基于葛仙米含有大量微量元素的优势,结合当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对其功能进行深度探究和挖掘,旨在发挥葛仙米除食品以外的医疗、化工、美容护肤等功能,不断拓宽产品形式,提升葛仙米的产品附加值,延伸葛仙米产业链条,促进葛仙米的产业化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品牌效应。首先,应明确葛仙米的品牌定位,以恩施州走马镇葛仙米纯天然无公害、绿色有机、极富营养价值、功能多样等特点,明确产品核心价值及市场定位;其次,须统一当地葛仙米商标,可实行“地理商标”+“企业商标”等“母子商标”或其他商标形式,提升产品区别度,形成品牌保护意识;最后,应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采用现代管理营销理念、营销手段和策略,推进品牌建设效果。

加强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平台。当地政府要完善关键性水利工程,及时修缮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节水灌溉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跟进“葛仙米百亩示范田”及农村合作社项目的实施,为葛仙米生产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构建葛仙米产销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加快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葛仙米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使葛仙米产业链中的各项参与方都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内、省内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市场为导向对供应商的葛仙米生产品种和规模进行合理指导,保证产品适销对路。

采取以上措施,经整合后葛仙米产业链条如图2所示:

完善优化后的恩施州葛仙米产业链条,通过打造恩施地区葛仙米原材料供应、企业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产业链体系,有利于整合并规范葛仙米市场,实现农一企一市经营一体化,农企利益一体化,增强企业关于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农民与市场关联,顺应市场需求导向从而调整生产规模,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规模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企共赢,最终达到实现葛仙米产业化,实现其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目的。

结语

恩施州特色农产品资源葛仙米,绿色纯天然生成,极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促进葛仙米产业化建设,完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了解分析恩施州葛仙米产业的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链及产业化的角度出发展开论述,以期为葛仙米特色产业实现其产、供、销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