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2013-12-29魏芹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进入一个瓶颈阶段,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成为重要选择。基于此,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企校实现公赢。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22-02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可进一步简称为“高职”,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职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很多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解决学校办学困难、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应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现已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有人把它解释为“办学理念”,也有人理解为“人才培养模式”或“实践性教育模式”,还有人理解为“一种产教研结合的途径”。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高职院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行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实训基地不够、教师力量缺乏和学生就业难等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实行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现有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走校企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互融互补互通,高职院校办学才能有更坚实的基础,企业也可以再人力资源培训、技术研发和项目开发等方面节约更多资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高职院校能有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新型的办学模式,让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产学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
从高职院校来看,在对校企合作的深度上了解和认识还不够。高职院校领导在意识上不够重视,缺少较全面的工作规划。在很多方面过于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在合作上无法达到很好的效益。在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时,高职院校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工作安排有时断断续续,没有系统的规划,想到一件事情就做,觉得那件事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就放弃。这些做法很容易让企业对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YsX/AcKMKFvTd6cOvuF9M4jPWfnb7mcqbuBYgtLsaEc=失去信心,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企业方面,大多数时候企业处于一个被动甚至于不动的位置,觉得培养学生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企业只要将经费和实训场地奉献给高职院校使用就完成了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责任。企业忽视了学生在校期间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应该介入进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校就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是缩短从学生到员工的适应期,从而减少企业对员工职业方面的培训。
2 校企合作无法律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一个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并没有形成书面的法律条列来保障实施。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合作停留在“人情和关系”上,在合作上双方很容易陷入停滞的状态,无法达到深入的合作。
3 教师力量不够充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一般情况都是聘请合作企业的人员担任,由于企业人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想全职教师一样担任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方面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并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很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不具备“双师”资格,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际技能操作时能力不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要求。
三、解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高职院校在实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对策。
1 从思想上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从思想上重视它,没有深刻的认识,行动上就会缺乏动力。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获得利益的事情,高职院校与企业应在合作上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而不能将合作停留在表面上走形式。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学生的就业就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责任,高职院校应注重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应大力拓展合作思路,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和教学进行改革,强化服务企业和社会的意识,以培养优秀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为着力点,以此求得企业的认同。
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同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在项目开发上、产学研结合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力量,这样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能够获得真正满意的人才,同时也缩短了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适应期,为企业节省了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在校企合作上,企业也能够不断地通过科研的开发,推进企业技术的进步,让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2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机制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的功能,要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有效工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运行中必须遵循企业的市场化,同时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在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校企合作相关的内容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书面成文的规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运作毕竟存在差异,必须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创新。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所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和企业进行长期的深入的合作,就必须从企业多考虑,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上仍然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很重要的一个任务。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素质;二是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对“双师”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和工资待遇等方面挂钩,通过激励的手段强化“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
4 与企业充分合作,建设完备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技术型的应用人才,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办学特色,如没有完备的实训基地,就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竞争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建立了国家级地铁实训基地,通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模拟真实的设备,使学生们更容易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但由于场地以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无法建立完备的实训基地,要想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操作设备,就必须依托于企业。在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条件不足之余,还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环境等,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高职院校和企业不能将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需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进一步空间,借校企合作双方资源,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帮助企业树立形象,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0)
[2]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