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海域海岛渔业开发广东站稳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013-12-29欧阳健欧福秋
广东省从改革以来一直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海域辽阔、海岛密布的优势,不仅把陆地丰富多彩的资源转化为良好的生产力,而且要把内地不用的设施和设备投入到海岛,以节省大量资金,盘活大量闲置设备,加快海岛的开发与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渔业发展、深海养殖、远洋捕渔,缓解外来劳力涌向广东的压力,向海岛海域要效益,从而真正使广东更加富裕,确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说,广东近代以来就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我国的万里海疆,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穿陆地中部,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广东省是中国海岸线最长,海疆最广的省区。全省海岸线长达8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3以上,其中大陆海岸线3368公里。南北跨越2,52个地理纬度(从北纬21.03度到23.55度),特别适合鱼类的生长和深海养殖。广东有岛屿1134个,4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广东沿海岸有众多的良港,其中天然鱼港有150多个。海域面积辽阔,是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的大渔场。还有浅海滩涂100多万亩,可辟为养殖珍珠、牡、虾、蟹和海参、鲍鱼、海带、紫菜、各种各样的海鱼等天然的海洋牧场。201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2012年12月15日广州召开。博览会现场签约项目共有30个,签约总金额724.24亿元。“广东海洋经济近年来保持迅猛发展,201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1.1万亿元。”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表示,广东将以举办此次海洋经济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扎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利用海域,开发广阔的海域和众多的海岛,是扩大广东经济发展空间的良策。
一、开发、承包、租赁海岛海域,促进广东经济增长
广东省有大小岛屿1134个,有不少的岛屿开发缓慢,有的岛屿仅是被挖沙取土,并未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有不少岛屿仍是处女地至今无人涉足,把这些未能完全开发或未能开发的岛屿承包或租赁给国内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国内外自然人、境外投资商,开发海岛,把海岛建设成一区、一镇或经济实体,每个岛屿开展以养殖规模为主的连锁旅游经营。
根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11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第17年领跑全国。
据统计,201 1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速高达18.28%。同期,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45570亿元,同比增长10.4%。
广东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开始日渐强化。根据数据显示,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18.6%。
广东省海洋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战略,促进我省海洋经济由大变强。根据《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累计投资约370亿元用于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将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提升至25%,完成新一轮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地区建设。
以海岛开发大力推动和发展海域深海养殖,形成规模效益。如汕头市因海而兴,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323亿元,使海洋经济成为汕头一个经济支柱产业。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是全市陆地面积的5倍,海岸线长289公里,所辖六区一县都临海,2007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14024公顷,水产总产量3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9万吨,超过了捕捞产量,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31个,面积近三万亩,水产品出口量4.8万吨,创汇2.79亿美元,水产品交易量22万吨,交易额17亿元。汕头重点发展藻类、贝类和罗非鱼等主导品种和品牌产品,并推广科技型、生态型的近海深水养殖,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和新型健康养殖网箱。并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争取逐年建造一批铁壳渔船,开发深外渔场,发展远洋捕捞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入省远洋捕捞船队,共享省海外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冷藏加工基地。推行“公司+基地+渔户”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对渔业龙头企业从税收、贷款、项目、用地及品牌创立等方面给予扶持。据了解,从今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对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品收购等的贷款进行贴息。并从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中安排150万元,对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的技改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项目实行扶持。
如果广东全省41.9万平方公里海域全面铺开养殖,达到现在汕头的养殖和海产加工水平,广东全年海产产值可达250000亿元以上。
二、扩大广东海域深水养鱼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渔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水养殖前景看好,2007年以来,全国渔业稳步上升,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0087亿元,同比增长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6%。落实支渔惠渔政策有了重大进展。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1/3,拥有世界1/4的渔船,1/6的捕捞量,近70%的养殖量,养殖面积780万公顷,渔船95万艘,动力1675万KW。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规定了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第一次在我国民事基本法中明确了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
农业部2007年7月发布的《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通知》中指出:我国渔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二是“以养为主”方针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近几年海水网箱养殖迅猛发展,并着手解决养殖密度大,致生态恶化;养殖海区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下降;网箱抗风浪能力弱,台风后经济损失巨大。要解决上述这些难题,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可获良好效益。我国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起始于1998年夏,海南省从挪威RFA公司引进深海养鱼网箱,主要养殖品种为美国红鱼、鲈鱼、大黄鱼、石斑一是搞好深水抗风浪网箱,广东省研发的深水抗风浪网箱采用高密聚乙烯材料制作,主要由网箱、网囊、锚泊系统等组成;平均每立方米产鱼15kg以上,每箱产量18750 kg,相当于60只传统网箱的产量,养殖成活率达96%以上;该网箱技术含量高,国产化程度高,基础坚实,造价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1/3;同时实现了标准网箱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第二是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深水网箱优质化养殖示范基地有成功的经验,为化解多年来困扰近海养殖业发展的环境恶化、台风等问题,从去年开始,饶平县引导和鼓励养殖户改变传统的近海浮箱养殖方式,着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新模式,建设深海养殖基地。这些成功经验也带动了深圳、珠海、汕头、湛江、阳江等沿海地区深水养殖的迅猛发展。
五、开发海域养殖可大大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外来人员涌入广东的压力
2008年2月15日中国海洋局公报: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国民生产总值10.11%,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100万人,比上年新增就业岗位191万个。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涉海就业人员较上年增加了70万人。
随着多个沿海风电场相继竣工投产,海洋电力业增幅较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受溢油等突发事件影响,海洋原油产量有所下降,但随着油气价格的上涨,海洋油气业依然保持了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7%。
我国每年有2000万的新增劳动力,有不少的求职人员涌入广东,开发岛屿、海域可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大大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至于像以往一样学农、学渔者纷纷转行,浪费不少教育资源。
让学农、学渔、渔业养殖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研究人员学有所用,有用武之地。
六、搞好海域海岛开发。可缓解广东陆地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
广东海域海岛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可扩大广东的经济发展空间。使之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开发海域海岛资源,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海洋新能源利用、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科学教育,大力开展海洋培训,发展连锁海岛旅游。充分的利用海域、海岛资源,使之在扩大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省拥有辽阔的海域、分布密集的海岛,急待人们去开发,我们应该心怀大志,拥抱海洋,征服大海,她将给广东增添巨大的财富,确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
作者简介:欧阳健(1975-),男,广东珠海人,设计师,从事工业设计、企业管理、机械工程研究;欧福秋(1951-),男,湖南益阳人,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评估师,深圳市政府采购专家,从事资产评估、企业管理、机械工程研究。
(深圳市天健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