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升级版”:中国机会与世界红利
2013-12-29胡鞍钢杨国良鄢一龙
【作者简介】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
主要著作:《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等。
杨国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鄢一龙,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 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格局的大调整都要求中国打造开放的升级版。为此,我们要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贸易,建立与世界分享的“中国市场”;对最不发达和低收入国家实施零关税待遇,让它们收获“中国效益”;建立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服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形象”;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主动参与减排承诺,为世界提供“中国保障”。升级版的对外开放,更有利于让世界分享中国开放的红利。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开放红利 统筹两个大局
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之必然性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实践创新,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其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开放红利”。①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手段,②事实证明,加入WTO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制度优势,也带来了巨大的开放红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③为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开放新红利。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全面提升的新阶段。⑤加速开放是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国贸易已占世界总量的1/10。其中,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比重上升至11.5%),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比重上升至5.6%)。2012年,共有70家内地企业入选美国《财富》杂志500强,非金融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分别由2003年的5.48倍和4.74倍缩小至2012年的1.19倍和1.40倍。⑥
加入WTO造就了中国的成功,也造就了世界的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发展引擎。中国好,世界就好;中国更好,世界也会更好。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率最大,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0%(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由世界第六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在华外资企业数量已超过28.5万家,涉及19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或开展经营活动。2000年以来,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直接创造了至少上亿个就业岗位。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之因,开放型经济的全面提升是对外开放之果。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中国有必要统筹兼顾,继往开来,在对外开放上“百尺竿头,更进一大步”,总结和运用加入WTO以来的成功经验,把握和延长战略机遇期,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谋划新的总体战略部署,以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一体化为导向,实现现有开放型经济体制基础上更加开放、全面、互惠的新安排,打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创造新的开放红利。
从加入WTO到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中国加入WTO之初,党中央的总体判断是,“既为我国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总体上利大于弊,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⑦为此,在加入准备方面,中国始终兼顾主动性、策略性和原则性考虑,成功应对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外部冲击,发展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应不断总结和借鉴以下前期经验,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策略性和原则性。
首先,采取“积极主动,小步渐进”的战略前置部署,主动制造“缓冲期”。例如,1980年代初,中国关税税率之高在世界处于前列,但自1990年代,中国关税税率已开始主动大幅度下降。国家在“十五”规划中还专门制定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专项规划》,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经济竞争力。这些安排成为中国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外部竞争的关键步骤。
其次,践行“以我为主,以外促内”的经济改革策略,在开放状态下苦练内功。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了大量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质量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创造性资源,给内地企业带来示范作用和竞争压力,培育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不难发现,凡是壁垒破除和对外开放更到位的产业,如轻纺、家电等,产业潜力释放就更加彻底,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也更加明显。这是党中央“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的方法论,未来应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三,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培育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严格遵守加入WTO承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主动削减非关税壁垒,并在技术标准体系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开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两万亿美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对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都产生了直接的外溢效应,也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平稳的国际环境。中国领导人对外表达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外事务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中国应该继续创新和发展和合思想、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华文化精髓,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起点出发,我们需要更进一大步,打造开放升级版。
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国际背景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基本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自身实力大幅提升,未来二十年将从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社会。全球经济正处于1990年至2030年的黄金增长期,⑧南方国家整体崛起,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更趋多元,绿色发展已成共识。这些新变化、新挑战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不曾遇到的。
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是中国自身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必然要求。加入WTO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在经济总量等方面迅速超过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万亿美元,全球排名从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并日益逼近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中国研发(R&D)支出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潜力,经济主体的实力乃至军事保障力量都已经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在新兴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见表1)。如果今后十年牢牢抓住机遇、持续创造机遇,中国将先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到2030年,中国GDP总量(汇率法)、货物贸易出口额(购买力平价)、科技实力将分别相当于美国的2倍、2.7倍和2倍,⑩中国将成为一个新型超级大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改变。
国际社会一直期待着中国在世界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领导力,甚至承担主导角色之一。这是百余年来所未有的绝佳机遇,我们自觉地从世界事务的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转变为主要提供者,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展示一个更加成熟、更负责任、更具魅力的大国形象。
打造开放升级版是应对日益复杂、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之必需。世界经济进入危机后期的调整阶段。世界各国更加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再工业化,促进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更加重视出口。各国间产业竞争将常态化,贸易保护手段日益复杂,贸易摩擦有所加剧,围绕市场、人才、品牌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等黑色发展模式为特征的超前消费主义难以为继,绿色发展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各国在环保领域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未来围绕“绿色”、“低碳”技术、标准和绿色产业等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对长期依赖成本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中国有必要通过对外开放创造市场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优化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
打造开放升级版也是加速世界南北格局变化之必需。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从“北方主导”向“南北共同主导”的方向转变。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欧盟深陷债务泥潭,日本受地震海啸影响经济不振,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却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国力持续提高。南北国家从1820年至2000年的大趋异转向2000年至2030年的大趋同。根据我们基于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世界经济数据库的预测,南方国家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820年的70.3%降至1973年的39.9%,这是一个持续的“大趋异”时代,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生逆转,又从2000年的43.0%上升至2010年的52.4%(第一次超过北方国家所占比重),到2030年还将上升至66.9%。南方国家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42%上升至2010年的62.2%,到2030年上升至72.0%。(见表2)南方国家货物进口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29.9%上升至2010年的41.6%,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60.0%。南方国家人均GDP相当于北方国家的追赶系数从2000年的13.5%上升至2010年的18.1%,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34.4%。中国成为南方国家崛起的“领头羊”,需要发挥更大的世界领导者作用,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公共产品,参与更多世界事务治理。尽管目前发达国家仍占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实力显著上升,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新兴经济体步入全球经济治理的“领导层”,即20国集团(G20)。从长期趋势看,世界经济一体化将走向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共同主导的发展格局即 “南北共治模式”。在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越来越衰落、越来越“力不从心”之际,中国作为南方国家的领导者,主动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更加注重和平发展的策略,更加关注全球能源、粮食和水资源战略安全,更多地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长远投资,它符合“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对外开放升级版的基本构想与主要内容
创意“对外开放升级版”需要大胆构想。其基本战略意图是:把握创造并延长战略机遇期,继续奉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一不搞冷战思维,避免形成新冷战,二不搞意识形态冷战,避免官方对峙,但不妨碍中国学术界的研究和民间的自由,三不挑战美国主导权,不是重大原则性问题,不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继续奉行“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原则,以市场为主导,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创造更加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开放红利。
对外开放升级版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贸易,建立与世界分享的“中国市场”;二是对最不发达的和低收入的国家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甚至可“只予不取”,实施零关税待遇、增加促贸援助、提供人才培训,让发展中国家收获“中国效益”;三是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推动国内服务业转型升级,建立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服务”;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一批业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形象”;五是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主动参与减排承诺,大力推动农业的精细化发展,保证粮食供应,在国际社会上继续代表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为世界提供“中国保障”。
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政策建议
主动削减关税实施水平,为世界提供更巨大、更开放的“中国市场”。按照加入WTO议定书的承诺,中国目前的关税水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关税水平较高、结构不合理,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见表3)。可以考虑从现在起到2020年,实现关税总水平比当前水平(9.6%)降低一半,甚至更低,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在税率结构上,可以优先降低或取消对食品、药品、资源、能源、技术装备和经济作物的进口关税。此外,目前中国对烟、酒及酒精、化妆品、首饰宝石、烟花爆竹、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质筷子和实木地板等14类商品还加征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从1%到56%不等。基于平衡进出口贸易和改善国内居民消费的需要,可以考虑在2020年之前,逐步减少征收消费税的品种,特别时要降低中低档的民生消费品的消费税率,让利于国内消费者。
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LDCs)分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扩大援助,并扩展到所有低收入国家。加入WTO后,中国优先向LDCs逐步开放市场。迄今为止,已经对36个已建交的LDCs实施进口零关税,涉及产品税目多达4700多个,约占全部税目的60%。早在2010年,中国已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与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由2001年的1.3%提高到2011年的2.6%。在2020年之前,可以进一步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优惠范围,旨在实现零关税覆盖面达到99%,并将零关税待遇适度扩大至低收入国家,力争将中国与最不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额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更多的无偿援助、人权援助和人力资本援助,将中国的“促贸援助计划”翻一番,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巩固中国作为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贸易伙伴的地位,还要为它们提供官方援助(包括金融贷款援助)、外国直接投资。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带头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服务便利化。邻居不能选择,但邻居最为重要。作为未来世界第一大贸易体,中国邻居都享受着巨大的外溢效应,虽然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可以化敌为友,使这些人想反华也反不了,即使反华也是“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应将“睦邻富邻”作为推动自贸区发展的政治任务,主动推动与29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开展互通互联,扩大双边贸易。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31.7%,而2001年为36%,比重已经下降。目前,除东盟成员、巴基斯坦、韩国、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外,自贸区建设在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大有可为。同时,中国还要放弃冷战思维,推动中欧、中美自贸区建设进程,扩展区域合作框架。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也是互补性最强、市场开放度较高、各类风险较小的世界最大市场,应当成为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经济伙伴协定(EPA)的优先对象。届时,中国、欧洲、美国将建成一个人口覆盖规模达21.6亿(占全球1/3)、经济总量超过36.1万亿美元(占全球1/2)的世界最大的超级自由贸易区。中国可以考虑,在2020年之前积极推进与欧盟、美国自贸区谈判进程,争取达成优于WTO现行框架的、更为开放的框架协议。在具体路径和对外谈判上要更加灵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与竞争新模式和“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得罪不起谁”的新格局。
大力开放和发展服务业,建设服务贸易强国。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服务行业,同时大力发展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新兴行业,继续巩固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行业的优势,推动传统优势服务业升级。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开放型会展产业的发展,为新增大学生就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2020年之前,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要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力争到2020年比目前翻两番,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由目前的5.5%提高至1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第一大国。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重点培育跨国龙头和创新型企业国际化。“企业强,国家强”。近十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未来应进一步健全对外投资促进体系,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投资世界。力争在2020年以前,保持年均25%以上的增长率,实现2020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至少比目前翻两番。进一步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和配置各类优质资源,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和世界2000强、世界同行业前列、世界知名品牌行列,力争推动一批创新型企业实现国际化运作,利用全球市场开拓经营。境外企业和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行业发展,造福当地人民,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企业形象。
积极推动创新和绿色发展,引领世界绿色工业革命。在保障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方面推动创新发展,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从碳排放大国到低碳发展大国,从污染排放大国到减排大国,为自身和世界创造更多的生态收益。在2020年之前,形成四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三个先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0年新兴战略产业的GDP比重提高到1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接近或超过20%,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至23%。
中国需要主动承诺2020年之后的绝对减排。利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契机,与美国能够就2020年之后两国减排计划和行动达成共识,大力推动和支持联合国制定的全球2020年之后的减排行动方案。
提高国际话语权,提高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在国际组织中增加中国人、中国项目、中国文化、中国项目等中国元素,继续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核心利益。随着中国GDP、贸易额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应主动提高中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和投票权,超过日本上升至第二位。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会当仁不让,勇于担当。
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已有的对外援助计划的基础之上,制定中国新的对外援助计划“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中国对外援助占GDP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0.3%;第二步,在2020年提高到0.5%;第三步,在2030年提高至1%或以上。积极推动世界大国、高收入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加各类发展援助的GDP占比,扩大全球援助计划,积极推动并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下一个15年(2015年~2030年)的千年发展目标(MDG)。中国对外援助计划(简称“中国计划”)的对象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而是援助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惠及占世界人口4/5的南方国家。
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开放红利
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不仅要作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还将作出下一个十年关于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决定,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主动全面开放,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援助发展中国家,“得道多助”,会产生巨大的开放红利。
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将是世界最具规模的开放,也是主动、互利的开放,将有效带动全球资源在中国境内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中国运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创造体制和机制优势,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释放巨大的开放红利(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红利,也包括巨大的就业红利和绿色红利),不但为中国发展创造更为长远的新的红利,也将为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70多亿人口所分享,使得世界进一步受益。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将再次证明,中国机会就是世界机会,中国红利就是世界红利。
(本文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改革开放》课题报告之二)
注释
胡鞍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红利’:对十年历程评价与未来展望”,《国情报告》,2011年第10期,1月27日。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习近平在2013年12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摘自2013年1月2日《人民日报》。
胡鞍钢:“中国加入WTO的再评估:中国如何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全面提升”,《国情报告》,2006年第26期,11月28日。
胡鞍钢、魏星、高宇宁:“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评价(2003~2011):世界500强的视角”,《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国家“十五”重点专项规划》,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年。
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6页,第30、34、35、48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受理来自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52.6412万项,超过美国的50.3582万项,成为世界第一。新华社(上海)2013年5月23日电。
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35页、第62页、第99页。
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贸易2011年12月》(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包括接壤和临海国家和地区,具体为: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缅甸、柬埔寨、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东帝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
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4页。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根据《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统计,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分别占援助总额的41.4%、29.9%和28.3%。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万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作者注:相当于援助贷款总额的17.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2011年4月21日。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仅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责 编∕赵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