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至中盘
2013-12-29王听
MIUI V5是一道分水岭,小米用V5宣告前三年工作的告一段落,以后的小米将要走自己的路了。从现在起,小米将回归一家平台型公司。
“要构建一个大平台。”雷军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曾几何时,在雷军说自己找到了合适的风口,乘着风猪都能飞上天的时候,对小米最大的质疑就是其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成立。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MIUI有什么用?小米声称不靠硬件赚钱,那他们靠什么?小米手机和山寨机有什么区别?
甚至连小米的投资人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他当时对硬件非常不看好,很多投资人也持有这样的看法。
雷军是乔布斯的追随者,或者说,小米是苹果和三星的好学生。前者教会了小米如何在品质上追求极致,其工艺之美,艺术之美给了小米很大启发;后者则传授了供应链布局的秘诀。
但在4月9日的“米粉节”上,雷军一改以往发布会上T恤加牛仔裤、板鞋的装扮,穿上了一套银色的西装。虽然雷军自己说这只是因为当时天气冷,T恤不合适。但这仍让人产生联想,甚至被视为一个象征,以前跟在乔布斯之后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如今终于决定只做雷军,抛开那些没必要的沉重包袱。
在“米粉节”上,重头戏是V5的发布。当天发布的两款手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预售,可以即时线上购买,“粉丝们”已经从渠道商那里得到了新手机的一些基本信息,在手机发布时尖叫声也没有以往强烈。
雷军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介绍MIUIV5做出的改动。
“以前人家总说小米这个不如iPhone,那个不如iPhone。好,我先把这些功能的易用性做得接近iPhone,有些功能甚至超过iPhone。到V5我们完成了这项工作的80%,以后那20%都是小修小补。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我们对于操作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有自己的看法,需要保持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雷军说,“未来会看到很多我们自己的东西。”
追梦大平台
这一切都基于一点:到2012年年末,MIUI的用户数已过千万。在聚拢了千万级别用户的基础上,小米可以谈论生态圈建设了。
以小米手机为基础,通过MIUI和互联网服务,小米初步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今天大致可以给雷军规划的小米版图做一个勾画了:通过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小米盒子以及传说中的小米电视等硬件聚拢用户,以用户数量和活跃度吸引开发者,再通过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黏住用户,为小米创造更多的收益。
这就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入口”。雷军明确表示:小米手机就是我们手里的那张移动互联网门票。
在雷军看来,MIUI已经做好了承担更重责任的准备。虽然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但是雷军认为问题的关键是MIUI深入的程度。“深入到MIUI这个程度,除了内核之外几乎都给重做了一遍,这是个浩瀚的工程。”
在他看来,与独立研发一套操作系统相比,更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系统的维护。
创造一个有活力的生态圈首先要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到平台上。雷军自己做米聊的过程中深有感触,做了安卓的版本还要做iOS,已经累得要吐血的时候还得做Windows Phone,一共做了五种平台的版本。“我是个开发者,我都烦了。你去问问那些十个人的小公司,人家就只做iOS或者安卓一个版本,鲜见两个同时做的。你问他还做不做第三个、第四个?人家真的不愿意。”
从开发者的角度考虑,雷军也觉得实在没必要再搞出一个操作系统。何况难度不在于做不做得出来,而在于能不能用起来。如何调动起开发者的积极性,是雷军考虑的问题。从2012年11月小米宣布设计师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主题收费,不惜在用户中引发轩然大波来看,雷军铁了心要给开发者更多的实惠。
雷军思考的结果是:“围绕小米这个平台,周边的网友要有机会赚钱。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不长久。”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则详细阐述了这个方向:对于生态圈来说,小米还没有想出合适的差异化发展的方向。但一定要让开发者能在平台上赚到钱。这一点很关键。跟苹果和三星相比,小米作为后来者,会比他们更愿意把利润分享给开发者。
“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直接的事情了,能把利润让给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其实没有比这个更令大家兴奋的事情。”
在黎万强看来,当厂家愿意把利润让出来,这已经是做了最大的创新。打个比方,现在的情况就像当初免费的杀毒软件乍一出现时一样。当初旁观者认为免费杀毒不是一种创新,但结果证明利润让出来以后,反而促使这些企业创造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
小米的平台将来有可能免费吗?黎万强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小米愿意往那条路挑战自己。本质上来说,小米还是将自己视为手机行业的革命者看待的。
今天,MIUI已经集成了上千套主题,上万种搭配,总下载6亿次,平均每日下载350万次,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库。
小米也判断现在到了一个合适的时候来讲MIUI。“这次是最完整的表述。挑这个时候是因为已经积累了三年,用户规模过千万,从用户体验来说MIUI有了自己独特的DNA。我们一直坚持产品体验先行,经过用户验证之后,可以在此时把以前积累的那些用户体验的点子和对设计的想法拿出来说一说。”黎万强说。
但他强调一点,用户规模是最根本的:“用户体验做得再好,如果只有两三个人用也是百搭。”黎万强认为未来小米起码得过5000万销量这个坎,因为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盘子来看,每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近3亿部。要超过一定的百分比之后才有话语权。他同时也认为,小米手机三年内应该能做到年5000万部的出货量。
要做成一个真正的大平台,现有的用户数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雷军真正的信心来源是小米的用户活跃度,他甚至用“恐怖”来形容那些数字。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已经是最活跃的游戏中心和App Store之一。云服务我们只做了6个月,这些数字恐怖得一塌糊涂。”小米的应用商店、游戏中心、主题市场、浏览器、音乐、视频、小米商城还有阅读在过去一年全都做起来了,并且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黎万强给出了一组数字:清明节时,小米云相册中最多每天上传500多万张照片,平均每天350万张照片。网络短信存储总数接近20亿条。在新浪微博、OZone等发布的每季度移动互联网报告中,小米在安卓阵营里单款机型基本上排在前三。这证明一点,虽然小米目前只售出了1000多万部,但其整体用户活跃度和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在黎万强看来,只要能够有效聚拢互联网活跃度高的用户,哪怕对手比自己出货量高出一倍,其用户活跃度可能都比不上小米。这些用户被他称为有效用户。
“比如说,小米去年卖了719万部手机,某些厂商可能卖了两三千万部。但是它的收入可能还比不上我,一则很多机型可能是只卖了四五百元,也就更加谈不上单款机型的活跃度。而无论小米一代还是二代,基本在整个安卓活跃机型都是排前五的,那你说哪个商业价值更大?”
雷军给小米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了一个理论,铁人三项。今天这个理论已经被手机界广为知晓,无论是华为、中兴这样的老牌厂商还是小辣椒、青橙这样的后来者,都要咂摸咂摸其中滋味,看自己离这个模式还有多远。正如青橙的CEO蔡晓农所说,雷军对业界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趟出了一条路,一条将硬件与互联网真正融合的路,后来者都在向小米取经。
铁人三项是指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垂直一体化。不过这个模式也不是没有争议,小米能否将三者完美融合,实现三足鼎立而不是互相掐架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如果说以前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看不到太大建树的话,今年小米给出的数据就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发力的时刻到来。
在过去一年,雷军确认小米的利润一部分来自量产之后的硬件,一部分来自手机周边产品,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来自互联网服务。未来呢?如果小米宣称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么其主要收益不是应该来自互联网吗?
雷军拿腾讯打了个比方,腾讯最核心的产品是IM,但主要收入来自游戏。“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往往和最赚钱的业务不是一回事儿。”
黎万强则解释,按照小米当初定义的商业模式,不靠硬件赚钱,基本意味着他们把手机当作QQ来看。
那么小米未来到底靠什么盈利呢?以前业界对于小米的盈利模式有诸多猜测,有人说做手机的都是奔着预装软件去的。黎万强对此嗤之以鼻,“你觉得我们会看得上预装软件那点钱吗?”
更有人说,雷军就是要把他投的一堆公司都弄到自己的手机里去,将来弄成个兄弟连。黎万强在2012年就曾经对记者谈到,说这种话的人实在是过于小瞧雷军的梦想。
那么现在呢?由小米手机和MIUI、互联网服务构建起来的模型已经初步开始发挥威力,据黎万强说小米现在单月在软件和应用上的收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未来盈利是否主要靠互联网服务?
黎万强坦言其实小米也没有想明白:“这个方向未来到底是通过哪个环节,让多少利,包括是靠哪个环节来支撑(收入),现在想不了这么远,只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未来手机首先是个性消费品,这个我们能看到。第二它应该很便宜,或者是直接获取不收钱的,未来它靠什么来盈利我们真的不知道。”
虽然MIUl年底可能会实现盈利,但现在的盈利模式是不是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不得而知。
雷军相信,互联网是水到渠成的,等小米手机卖到1亿部,自然就有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至于现在嘛,配件是小米利润里重要的一部分。雷军甚至开玩笑“其实我们是个配件公司”。
小米闯关
在雷军早期的规划中,他要求小米保持硬件和软件的开放,小米手机要能够支持别的操作系统,MIUI也要适配多种机型。现在看来绝大多数用户还是小米手机的用户,给自己的手机刷上MIUI的用户只能占到20%。这样的结果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雷军当年坚持做硬件的决策正确性,如果没有小米手机的强大支持,MIUI不可能得到现在的发展。
事实上,在小米手机、MIUI、米聊的攻防体系设计上充分展现了雷军的布局能力。当一家互联网公司同时拥有了硬件、高度定制的操作系统、一款受欢迎的社交软件的时候,三者就能够互成攻防,造就一只利器。只可惜百密一疏,米聊跑得不够快,很快被腾讯拷贝出了微信,米聊也就此停留在了千万用户级别上。
设想雷军当初一定还在规划多款为小米手机和MIUI量身打造的软件,如果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前端APP研发上,那么当微信抢走米聊用户的时候,小米将遭受灭顶之灾。被疯抢的小米手机和聚拢起大批“粉丝”的MIUl支撑住了小米的根基,也为小米抢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门票。
正如雷锋网创始人林军所说,雷军善于谋局,在别人看不懂的时候他能看懂。三年前移动互联网的大势被雷军看清楚,他看到了手机这个入口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的软肋,他们没有做硬件的经验和决心,传统硬件厂商则不了解互联网,白白将高回报的商业环节拱手送人。
现在回头翻看当年圈内对雷军要做手机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最常出现的字眼就是“难”。硬件难做,供应链硬骨头难啃,传统供应商不好打交道,创业公司难以得到稳定的元件供应量,等等。当然,看不懂这个模式的人更多,质疑中最剌耳的是“小米不就是个贴了牌的山寨机吗,跟华强北几百块的机器有什么区别?”雷军此举意义何在?
在考察了一些手机企业,并且收购无望的情况下,雷军一头扎进了手机这个陌生的行业。事实上按照黎万强的说法,当时几个人完全不了解手机行业的水深,如果当时知道手机那么难做,很可能就不做了。
但做着做着,雷军身上的另一项本事发挥了作用。林军评价雷军最突出的能力是他的“方法论”,他能看到方向,更能找到做事的方法。雷军用各种突破常规的方法解决了硬件行业面临的各种难题,过程虽然惊险,但终究过了关。
有了小米探出的这条路,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甚至此前与互联网或手机行业不沾边的企业都急欲来争一杯羹。相信360和小米的那场口水战许多人还历历在目。不过,绝大多数试探都无终而果。这样的结果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雷军取得的先发优势是存在的,手机行业的门槛也着实不低。
门槛拦不住渴望弄潮移动互联网的人,像罗永浩这样的门外汉也宣称自己要做手机了,而且抢在小米“米粉节”前几天发布了第一款基于安卓的ROM。不过,小米经历过的所有难题恐怕罗永浩们也要经历一次。区别在于,雷军有极好的布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人脉也有钱,足够努力,也有一点点运气,其他人未必能够具备这些条件。
小米是白手起家,但小米有一点幸运。首先选择了合适时间点切入。雷军看懂了互联网手机,他进入行业的第二年就遇到了中国的智能手机大爆发。比他想象的速度还要强劲,“我们超预期爆发了。”
虽然以雷军的家业和吸引资金能力,他融资算不上困难,而且小米的初始团队都出了一笔钱,有的员工甚至以第二轮融资的估值在第一轮买了股份。但是雷军仍然没有冒失地进入硬件领域,他首先开发了MIuI,在论坛上一个一个地亲自拉用户,MIUI论坛里首批用户里小虾米的ID就是雷军。投资人童士豪对此十分赞赏:“如何在低成本前提下快速扩张,是很多创新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人喜欢用钱砸,我个人并不欣赏,因为砸出来的推广会掩盖很多问题。初期的小米并没有急于从硬件入局,而是开发MIUI,积累用户和口碑。”
雷军为小米选择的定位也十分精准。他看到,大公司在中国很难完成三四线城市的落地,高端以下还有空间。启明创投当时也认为安卓会比iPhone做得更大,对小公司来讲,安卓便宜太多,中国其他的公司绝对也会做,可能更多抢相对来讲比较低端的市场。小米按照高端的标准打造产品,做中端的价格,受众定位于“手机发烧友”,应该有机会。
当时iPhone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2.5%蹿升到2009年40%,毛利率58%。全世界没有一家手机公司毛利那么高。这么高的毛利,对中国企业来讲,绝对是有机会去挖掘的。因为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毛利,有足够的量还是能够赚钱。雷军给小米定下的“超高性价比手机”就此确立,看看那些在千元左右价位红海中苦苦挣扎的低端智能机就能明白雷军避开了一个多么大的陷阱。
小米比较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团队。做手机是讲究软硬件结合的,做MIUI要找到最好的UI团队,做云端服务要找到最好的云端工程师,需要做互联网运营的人,还需要好的设计师。单是组建团队就是个大工程。
雷军以他的声望和耐心聚拢了一批人。早期的那七位联合创始人牛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微软等公司的一些老员工听说林斌等人在小米,根本不问小米要做什么就跟着来了。
黎万强回忆当初在摩托罗拉的周光平团队之前,为了找到懂硬件的团队,雷军不知和多少人聊过,前后花了将近两个月。跟很多人都要聊12个小时,其中一个人雷军跟他聊了11次,每次将近12个小时。“为了找一个硬件团队找到几乎吐血,这些背后的故事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有了团队,解决了人的问题,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手机怎么卖呢?如果进入传统流通渠道,光渠道本身就要抽走四至五成的利润。雷军是互联网老兵出身,又投资过易趣、凡客和乐淘,懂电子商务。小米手机百分之七八十是通过小米网站卖出去的,百分之二三十通过运营商。如今电子商务甚至可能成为小米一个新的盈利点,拥有低成本高流量的小米官网完全有能力代销其他品牌的电子产品,而不必受百度这样的流量卖方制约。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流通,小米省下了一大笔渠道费用,而这些费用都可以用来补贴用户,创造更高的性价比。这个做法是小米的原创,也是雷军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外在营销上,小米也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普通的手机以前采用的营销方式无非是在柜台买更好的展位,打广告。而雷军则开创了手机界口碑营销的一个典范。小米团队能利用MIUI积累的人气,加上雷军微博的“粉丝群”,以非常低的推广成本在年轻发烧友当中迅速建立其手机品牌的关注度和地位,这种社交媒体式的营销是完全创新的打法,几下就把传统手机厂商打懵了。
雷军被评价为营销方面很有才能。但他说的与“米粉”做朋友倒未必是纯粹为了营销。在互联网大佬中,雷军是少见的没有“智商歧视”的一位。在他看来,只有把自己降到普通用户的高度才能真正弄懂他们的需求。因此小米手机也顺利地从早期发烧友中通过口碑营销扩散到了普通用户中。
“你很难想象,2012年的时候,我们售出的719万部手机有将近40%的用户是重复购买的,有42%的用户购买过2-5部小米手机。他们往往都是帮朋友、同事和同学买。看起来做口碑营销好像是最省钱的,但是实际上是最累的。用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无比挑剔。”
黎万强用开餐馆打了个比方,他说小米要做手机中的海底捞。“肯德基有好的商业铺位,自然带来了客流量。而海底捞地段不好,拼的是服务。其实哪家更轻松呢?”
雷军也认为,小米服侍的实际上是互联网上最挑剔的用户,这些用户的习惯对小米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雷军认为这只会促使他把小米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用户都服侍好的话,那小米会具备多大品牌议价权啊!”
还要再快
雷军从来都是个工作狂,在记者见到他的那天,他凌晨三点还在开会,一整天要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时间以分钟计。满脸疲惫,需要靠咖啡提神。工作狂表现出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完美主义,一个“米粉节”的PPT,他赶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四个小时。他普通话讲得不好,就自己讲几遍把它录下来,反复地去听,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按照他的目标,怎么着也得把小米做成个世界级的公司。“今年才刚开始在台湾、香港练手。还没出发呢,在家里练本事,磨剑阶段,还得练好几年呢。”那么做成个世界一流公司需要多久?也许三五年、七八年,或许十年。他深知大公司不是一夜之间造就的,他在金山磨炼了25年,心里非常清楚这才刚开始。
在“米粉节”上,他宣称今年小米的销量要达到1500万部。私底下他说实际是肯定要超过这个数字的。明年小米的销量要达到3000万部,后年要到5000万台。
小米为何急于提升出货量?
一方面,他确实被那些指责他卖期货手机的人骂急眼了;另一方面,小米的产能已经稳定,可以达到每月150万部的出货量。而且最近郭台铭拜访小米的新闻虽然没有透露双方具体商谈的内容,但显然是对小米的出货能力利好的消息。
来自业界的另一个小米公司不愿意确认的消息是,小米今年将进行战略聚焦,集中全力保障小米手机的产量。
雷军说,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但这个势比他想象的还要怏。
为此小米必须快跑,必须快速提升产能,抛弃那些占用资源而又长期不能带来高回报的业务。他的大平台梦想必须有大量的手机用户作为支撑,黎万强认为这个数字至少要在5000万。
而他的对手反应也不慢。华为和中兴、魅族以及千元左右的智能机可能嘴上不说,但实际上都在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思路。千元智能机甚至扛出了四核的大旗,将成本一再拉至底线。虽然正如雷军所说,手机的性能不是单纯由双核或者四核所决定,但这些超低价产品的出现无疑意味着小米高性价比的优势出现了一些动摇。
况且,互联网手机用户对品牌是最难伺候,也最没有忠诚度的。只要一款产品走了下坡路,最忠实的“粉丝”也会在论坛上破口大骂。在低端智能机的价格围堵,以及高端智能机推出低配版的威胁下,小米必须保证在2000元左右的价位持续做到性价比最高。
从心态上来讲,虽然雷军口里说他很少关注竞争对手,但谁都知道争第一是他性格里7z3cFdJPy7hGiqxA4M3X6fZtJYUaJbuuFMRt3TfVS3Y=固有的一部分。在采访时记者反复问雷军,如果小米变成二流公司,你能不能接受?他也反复用一句话回答,只要坚持“铁人三项”的原则,小米就不可能变成二流公司。很明显,他接受不了。
与传统的手机厂商相比,小米属于轻装上阵,快跑更容易。从MIUI三年来保持每周五的更新换代就能看出其应变能力。雷军的理念是,错了不要紧,改得快就行。小米从合伙人到员工都在一线面对客户,管理结构扁平,快速拍板快速决定。对了赶紧上,错了赶紧撤,不考虑面子问题。
雷军说自己在小米工作的每一天都很享受,跟金山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金山的时候,事业部天天开会,他烦得不行。在小米总算是做回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线。
现在每天只要有人夸他小米哪个功能做得好,或者托他要F码,他就美滋滋的。“最夸张的是,居然现在还有人托我要米2的F码。”黎万强也说,想让雷军高兴太容易了,你就夸夸他MIUI最新的版本做得好,他能拉着你说个没完。他每天最关心的也是用户对某项功能的抱怨之类的一线问题。
雷军自己说,在金山的时候因为执行力强,觉得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事实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他崇尚的是“非战”,尽量不打仗,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闪。也不给兄弟们设什么KPI。唯一的标准就是用户喜不喜欢。
所以他跟黎万强说,阿黎啊,咱们今天就算卖2000万部手机,你也没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