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美国制造
2013-12-29刘蕴绮
制造业反弹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又将对经济和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外,一座红色基站向该市300万人口中的数千名手机用户传送着信号。基站内的电池采用高科技设计并且目的简单:提供备用电力,从而让用户在电网停电时也能保持通话。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电池的产地并不是中国、日本或其他亚洲制造大国,而是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一家工厂,隶属于通用电气公司,24小时不间断生产。
美国经济仍然在困境中挣扎,今年3月的就业报告显示新增职位只有8.8万个。不过却有一个亮点:“美国制造”又回来了。美国正逐步走出衰退,制造业增速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在过去3年里大约创造了50万个就业机会,工厂数量十多年来第一次上升。从匹兹堡附近ExOne公司的3D打印工厂到陶氏化学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不断扩大的乙烯与丙烯生产线,美国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全世界顾客都希望购买的产品。
仅仅在过去几个月里,就出现了一些惊人的改变。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在中国有如城市般大小的工厂,而公司现已决定把一条电脑生产线移至美国。空客公司将在亚拉巴马州生产捷蓝航空使用的飞机。同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家具制造领域,此前外国竞争者抢占了7万个工作岗位,现在本土的爱室丽家具公司正在投资至少8000万美元建设一家新工厂。
这些并不是暂时现象,各种强大因素正在合力重塑着全球经济。由页岩气带来的油气资源,使美国工厂越来越容易取得廉价能源,而美国以外的企业情况却相反。这意味着当商品运到数千英里外的地方时,因低工资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将消失。至于从中国到印度的低成本工厂,工人要求加薪并得到了更高薪水,美国公司则在过去10年里得到了工会的巨大让步。外包加工由此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今天的美国工厂已经不再是一天工作8小时、每分钟要拧4个螺栓的嘈杂之地,占主导地位的是电脑操作技能和专业训练,新的美国制造经济学基本以尖端技术为核心。美国企业要赶在全球竞争者之前发展新的制造技术,并使用它们在超级自动化的工厂里更高效地制造产品。这些“未来工厂”的机器数量更多、工人数量更少,入职门槛只会更高。
工业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改变工厂的面貌。通用电气公司的电池工厂如同一间干净明亮的医学实验室,管理者用一台iPad控制着从产品目录到设备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利用的是每一件产品传感器上发出的信号。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以3D打印技术为依托的“累积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将创造新一代制造装备,颠覆传统生产环节与方法,也让美国工人更具竞争力。虽然优势并不体现在工资水平上,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在使制造业的比重加大,而且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在能源和资源密集型领域。总之,未来的美国制造公司可以将低成本能源、更有生产力的本地劳工以及节省成本的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使制造业更强大,并形成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