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常不在家影响BB性别认同

2013-12-29

伴侣 2013年1期

问:

老师你好,我家男宝满四个月了,一直是我在带,我爸妈帮忙,亲子教育都是我亲力亲为。我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我不担心,最令我担心的是,老公是军人,常年在部队,一年也就回来两个月,男孩子由母亲带会有一些弊端。请问:我该注意什么呢?

答:

妈妈带孩子没有错,别先把自己否定了。

不同年龄段,爸爸的缺失影响各不相同。1岁前,只有妈妈照顾反而更好些。

其次,宝宝现在才4个月,起码在这1年里,妈妈不必有这个顾虑,尽可放心地用自己的方式,在家中其他人的帮助下去培养宝宝。因为在1岁前,妈妈是宝宝最重要的人,宝宝心理发展的空间只能容下妈妈一个人,在这一阶段,这样的家庭反而比家中成员过多的家庭更容易让宝宝的亲密需求得到满足和发展。

1~2岁,爸爸偶尔出现也问题不大。1岁后的宝宝,在亲密感为中心的对世界的信任建立后,他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同时也会关注到家中的“第三者”的存在。但孩子仍然是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为主。这时妈妈可以经常给他提到爸爸,给孩子看爸爸的照片,爸爸打电话时让孩子听听爸爸的声音等,等爸爸回来的那两个月,让孩子多和爸爸接触,让爸爸全心地陪伴孩子,让孩子在脑海中存下爸爸的直观形象。

2岁以后,要让孩子全面地去认识爸爸。2岁后的宝宝,妈妈和爸爸需要共同多做些工作。此时的孩子对爸爸会有一定的需求。妈妈可以给宝宝多讲一些爸爸的故事(多以宝宝曾经和爸爸的互动内容为主),爸爸是做什么的,可以给孩子讲讲军人、部队等方面的故事。在爸爸回来时,多留一些爸爸的影像资料,平时孩子想爸爸时放给他看。最好爸爸在部队里也能拍点有自己的DV,哪怕是在宿舍里。这样孩子平时可以看,而且平时要经常和爸爸通电话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爸爸回来的两个月里,多组织一家三口的活动并留下影像资料。爸爸要多带孩子去接触妈妈不敢带孩子接触的活动,培养孩子与爸爸在一起时不一样的体验。

4岁以后,爸爸要担当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了!作为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爸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4岁后,孩子要进行性别的认同,同时克服和妈妈之间的“恋母心理”,所以爸爸在这个阶段,最好能发挥主要的作用。四年后的今天,希望你的爱人能有机会回来。就算回不来,有了前面很好的铺垫和教育,孩子也能健康发展。

平时,让孩子多和男性接触,比如家中的其他男性如爷爷、外公、或者其他亲戚。3岁后,让孩子在小区里认识一两个男孩同伴,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同性别的同伴在一起。也能非常好地弥补爸爸不在身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