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册《在世界中求发展》教学设计
2013-12-29亓玉花等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节,纵览中国地理两册内容,该节与《从世界看中国》遥相呼应,对两册内容起到了总结提升的作用,且又是站在全球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现状与未来。使学生感觉到虽然中国地理学习完了,但是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节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在面临世界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时,中国肩负的责任。
● 学生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的对象为城乡结合部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住校生比较多,没有一定的网络环境,学生对于新闻信息的发生不能及时获取;在情感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而且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的大事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对本节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
● 教师自我分析
教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较好地把握课标,并能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能举例说出我国在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获得搜集资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与方法,学会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增强爱国情感。对我国在世界中所面临的危机和机遇,具有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的热情和信心,积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全球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 教学重、难点
通过资料说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一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加入WTO的意义,在国际和全球重大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
● 教学环境
根据《在世界中求发展》这一节的特点,课件操作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节课选择在网络教室中进行。
●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环境、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调查家乡的变化(包含衣食住用行)。
● 教学过程
1.前置作业
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爷爷的儿童时代和自己的儿童时代)衣食住用行的变化,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影像、图表、漫画、短文、散文或者诗歌等表达。并准备课上展示。
2.课堂展示,激发情感
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说家乡的变化。
师:(在学生说出家乡变化的情况下)家乡的巨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生:家乡在发展,中国在发展。
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发展情况。
学生家乡各方面的变化(衣食住用行),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影像、图表、漫画、短文、散文或者诗歌等表达,并请学生进行评价。
3.材料分析得出基本国情
师:要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发展情况,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的国情。下面请大家分析两份材料。(教师展示材料:一份世界人口最多国家排名图,一份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十位国家排名,其中中国排到124位。)你能从两份材料中归纳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吗?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整合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国情。
4.加强国际合作
师: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崛起的速度却令世人惊叹,中国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成为经济强国,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与其他国家进行联系。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对于这句话,你能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例证吗?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某型飞机生产网络图。
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与世界联系,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便显得尤为突出。
学生利用网络,百度视频搜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历程》。
师:中国加入世贸经历了众多艰难险阻,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反复申请入世呢?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国为什么反复申请入世”。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日趋强大的中国要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需要日渐强大的中国。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说明中国与世界密切的经济联系。如果发现学生思路较为狭窄时,可以给出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提示,如金砖五国、中非经贸合作等。
5.大国责任
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展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相关图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学生阅读课本并从课本中找到如下内容进行回答: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等内容,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资料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学生搜集案例贫乏,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关键词,如“中国军队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地维和”、“朝核六方会谈”、“叙利亚问题—中国”、“世界气候大会—中国”等。
学生搜索相关关键词,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整合,讨论回答。对于后期教师出现的提示语,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搜索,并举例说明。
整合点: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关于中国在世界上进行维护地球和平、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的案例。
6.探究性作业
师:请大家结合本节课内容,以淄博高新区为例,调查外企对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完成调查报告并上传到班级QQ群邮箱,同学之间先进行互评,之后老师再点评。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没有《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标准与之对应,正因为如此,为教师灵活把握教材提供了空间。本节课是在网络教室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搜集所用的信息,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一部分的信息,也是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提前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