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磨”中凸显信息技术的力量
2013-12-29缪永霞
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小学英语学科的课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英语四年级第一学期Unit 5 Our Town,在紧张的两天半的时间内,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等四个环节,选手们的感悟、反思,在不断地“磨”的过程中,迅速成长。现在我就两个教学设计谈一谈想法。
这两个教学设计一个是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另一个是广东省深圳市北斗小学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两个团队都有其共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 创新整合点,凸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两篇教学设计中,首先提到的是创新整合点。这是网络教研团队赛项设计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亮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的层次如何?这是教学设计中所要关注的。深圳团队的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体现了在当今社会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找信息、筛选信息、重组信息,增加了其信息输入量,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南京团队重点在于多种信息元素的整合运用,将多学习资源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多元互动地交流。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用情境,关注体验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要重视英语学习的语用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境,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两个团队在设计上都采用了运用信息技术多感官呈现,模拟语境的方式。南京团队设计了一个Mocky的人物,进行句子的操练,并将其带入一个陌生的小镇,引导学生随着Mocky一起走入这个小镇,利用地图,带领全班同学畅游小镇,进而掌握所要学习的单词、句型,并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加以实践。深圳团队在引入阶段采用了Pat这样一个小女孩,通过操练,复习旧知。而在新授的环节,则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哆拉A梦,来带领同学一起畅游城镇。
● 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资源整合,关注拓展
网络是空间的延伸,缩短了地域空间。课堂上网络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方式,更多的资源被加以利用,更多的资源被拿来我用。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前、课后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深圳团队利用网络小组合作,自助规划理想的城镇,并设计对话。每个小组的作品放在教师的统一平台上进行共享,利用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创设了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自主获取信息,组织语言,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南京团队则结合南京的地域特点,邀请Mocky来南京作客,通过同学的帮助,顺利地游览了南京的一些名胜。
但是,在两堂课的设计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采用了三维目标的制定,南京团队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还对学生进行了分层目标的设定,思考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目标的制定中,并没有体现分层的递进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过于宏观和宽泛,深圳团队的“培养文明礼仪、体味英语乐趣”这些目标既空洞又无操作性,这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把握好本单元、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还需好好考虑。二是英语学科,更多的是需要生生、师生之间的实际对话操练,语篇的阅读和理解。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展现,特别是运用了信息技术,增加了生、机之间的互动,那么如何操练,如何运用,提高语言的学习,也值得下阶段思考。
诚然,作为英语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落脚点还是要围绕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展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并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网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是网络在教师的研训上起到了崭新的作用,从设计到研究,从交流到反思,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